Monday, July 24, 2006

英文教學,應崇本務實,從根救起

今天(7月24日,星期一)起,參加指考的考生開始上網填志願,我不曉得咱們東吳英文系在一般社會大眾的觀感如何,但我們做該做的事,老師好好教,學生認真學,其他的評價毀譽,就不是我們能主觀掌控的了。

上禮拜指考的成績公佈時,有一則新聞特別引起我的注意,新聞的標題好像是「指考英文作文,近2萬人不到1分」。看來英文作文的成績果然極具新聞性。在滿分為20分的作文裡,10萬多個考生有近2萬人拿不到1分;換一個通俗的講法,就是如果滿分是100,我們有將近2成的考生英文作文拿不到5分。我們習慣以60分為及格,60分以下為不及格,而竟有近5分之1的考生連5分都拿不到!

問題出在哪裡呢?根據我實際參與閱卷的第一手經驗,這麼糟糕成績的背後有幾大可能的原因:缺考、作文交白卷、嚴重文不對題、抄第五大題的閱讀測驗、或隨便寫一兩句錯誤百出的英文。試想,現在的大學錄取率這麼高,某些類組都已逼近百分之百,而這群近2萬名的指考考生大概都有學校可以念,大一入學之後要大學的英文老師從何帶起呢?許多大學並沒有充分瞭解自己學生的程度和問題所在,卻盲目地因應「時代潮流」,對外宣稱給學生定了英文能力所必須達成的指標(比如說,需考過全民英檢中級或中高級才能畢業),真不曉得如果依此貫徹執行,那些學校是不是有8、9成的學生都畢不了業?

現在的高中英文教學我沒有參與,不過根據我側面瞭解,一綱多本下的不同教材其實內容難度差異不大,都是依課程綱要所欲達成的齊頭式目標,在詞彙量、文法句型、溝通能力上配合編纂,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個別差異。許多高中生在國中時期就已經放棄或半放棄英文了,我們到高中還不思變通,一樣根據市面上的課本來教,給他們訂定一個幾乎不可能達成的遙遠目標,老師痛苦,學生更痛苦,因此他們回報給我們的,當然就是學測、指考那樣的英文成績。

雖然國內各級學校都很重視英文,行政院教育部、縣市教育局也都積極地想在這方面有所作為,可是成效似乎明顯不彰。基測、學測、指考的英文成績近年來已經出現明顯的雙峰現象,而且越來越嚴重,好的越好,差的越差。英語教學向下延伸,卻造成越來越多人提早放棄英文。我在想,在我們奢談拉近城鄉差距、挹注師資設備、畫大餅提計畫之前,各級單位、各級學校、各個老師,能否不要好高騖遠?大家能否靜下心來,好好面對自己的問題,因材施教,從根救起?

7 comments:

Jason30316 said...
This comment has been removed by a blog administrator.
Jason30316 said...

英文, 只不過是其中一個面向, 大家沒有思考的是:唸英文要幹什麼? 就如同唸數學要幹什麼? 在挽救學生的學習能力時, 若是不同讓學生了解學習的意義, 講什麼都是紙上談兵, 再怎麼改都沒用的! 而在台灣這個價值扭曲的社會, 連大人都不了解唸書的意義是啥?如何去要求小孩的英文或是數學要優秀(無論是啥科目)? 由台灣每年指定科考分數最高的學生都跑去念醫學系, 法律系, 就可以知道台灣的小孩是如何的被大人的社會價值所擺佈操弄與制約!"大學指考英文有XXXXX人考零分"或是"XXX全國榜首"這些新聞, 表現的只不過這個社會變態的去強調某些價值(要會念書才是唯一!), 社會價值無法改變,只會每年持續重複同樣的新聞, 當記者的甚至連底稿都可以留著繼續用!

Jason30316 said...

補充剛才說的, 因為醫生與律師是社會變態價值觀念下所認定比較賺錢或是比較高級的職業, 因此大家搶破頭, 所以英文數學物理化學通通要考的好才進的去, 也就是說, 對小孩而言, 學英文數學只不過是為了考進有"錢"途的科系! 否則的話, 念這些要做什麼? 高中生大概很少人(幾乎沒有)會去想過自己為什麼要唸英文吧? 最本質的問題不能釐清, 就不會有健康的學習心態, 因此考滿分也好, 考零分也好, 在我看來結果都是一樣的!

曾泰元 said...

國喬你一出手(or 張口)果然又是爆發力十足。

「高分」、「名校」、「熱門科系」、「好工作」等等迷思,長久以來制約了我們的心靈,我們因而被驅趕著、促擁著、盲目地前進。我們捫心自問,我們以前是否也如此?現在還一樣嗎?

醫學系、電機系我們先姑且不談。拿我們第一類組的法律系來說好了,有多少個高中畢業生是真的因為瞭解法律系而去念的?我估計,絕大部分的人還不都是媒體說是第一志願、上一屆前幾屆都視為第一志願、學校老師說是第一志願、親朋好友說是第一志願,而自己也受到左右的。先不談目前社會上的法律人給我們有什麼觀感,就現實面來說,首先你跟人家擠熱門,比分數就不見得比得過。等好不容易擠進法律系這道窄門了,你可能會發現法律系的課程枯燥乏味、難念無比。法律人的目標是很清楚的,就是考證照(律師、司法官、檢察官),所以大學時代就是唸書、唸書、再唸書,為的就是要拼這個通過率其低無比的考試(平均不到5%)。想想看,念法律系的多是第一類組分數最高的考生,這些「菁英」好不容易畢業之後去考證照,100個人只有5個人能考過,哀!我有一個北一女→台大法律系的朋友,她畢業後也沒有去找工作,就只有專心唸書準備考試,但連考了5年都沒有考過,據說她很多同學的情況都跟她類似。要是你對法律這個專業有興趣也就罷了,就怕你是被這股社會洪流推進這個漩渦的,那你就難過了。

同學,你們高中升大學時的命運或許沒有機會自己完全掌握,現在(or 未來)你們大學畢業的未來可要自己想清楚!不要老是想「熱門」、「有前途」、「好賺錢」,想想你們的興趣吧!想想你們要什麼樣的人生吧!

Jason30316 said...
This comment has been removed by a blog administrator.
Jason30316 said...
This comment has been removed by a blog administrator.
Jason30316 said...

基本上每次要回應這種教育話題心理很是矛盾, 因為我知道說了也是白說, 真要追本溯源, 恐怕要怪到科舉制度去了, 甚至怪到孔子頭上去...我的重點是:一個國家的優秀人才都集中去念醫學法律, 對國家真的不是好事, 我覺得美國與台灣最大的不同在於, 台灣學生平均起來比美國學生優秀, 但是最優秀的人才卻往往在美國, 這有什麼差別呢? 差別可大了, 試想一個社會有上萬個醫生(台灣)有啥用? 比不過一個發明雞尾酒療法的何大一, 因為一個何大一就證明美國的醫療水準比我們進步, 在美國有很多很優秀的華人若是待在台灣怕頂多也只是個住院醫師罷了, 所以我才強調價值觀的重要, 要真正上小孩去學習有興趣的事物才能有所發展...但是台灣的優秀學生花了六年反覆在念同樣的東西, 這不是一種浪費嗎? 徐安廬[註一]曾說過:為了成績而反覆學習,或記背一些內容,這已經不是學習了,而是反學習,因為這樣反而剝奪妳學習其他有用、有趣的新知識的時間... 而這就是台灣學生花了六年一直在做的事...

另外, 我還有例外一種看法, 那就是亞洲各國包括日本南韓中國台灣, 都有普遍的自卑感...相關的歷史因素, 大家都很清楚, 不贅述, 這種自卑反映到很多層面上, 亞洲人共同的特徵就是, 重學業, 瘋英語(或者說美語), 瘋名牌(費達達別緊張, 不是說你...)...其中反映的就是想要擺脫那種自卑感以求翻身...有很多的例子大家都可以注意...我就不多說了, 免得引起軒然大波...
反正重點就是, 自己"醒"就好...其他人?不管了!

[註一]http://www.andrewhsu.com/andrewhsu/index_en.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