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February 24, 2011

Esquivalience? 從楊照的〈認認一個英文單字〉談起

今天在《聯合報》讀到楊照的〈認認一個英文單字〉。這個標題很吸引我,往下一看,原來他在借古諷今,先講一個不很古的、五年前的詞典學公案,再評論我們外交部近來的表現。

外交的事我不懂,不過詞典學能夠被一線的作家/評論家寫入文章中,同時登上一線媒體的版面,倒是讓我覺得頗為振奮。

2005 年秋,《新牛津美語詞典》(New Oxford American Dictionary) 被踢爆植入了一個編輯自己憑空捏造的詞 esquivalience,事後出版社相關人員也坦承確有其事,且自 2001 年的第一版起就已收錄。他們辯稱此舉乃是為了捍衛自己的版權,防止詞典同行盜版抄襲。這個詞條洋洋灑灑,該有的音標、詞性、定義、例句、詞源、衍生詞一個也不缺,甚至語義的引伸和相關的證據也都羅列其中:

esquivalience /eskwə'vālēəns, ɛskwə'veɪliəns/ noun

the willful avoidance of one's official responsibilities; the shirking of duties:
After three subordinates attested to his esquivalience, Lieutenant Claiborne was dismissed.
‧an unwillingness to work, especially as part of a group effort: Bovich was chided by teammates for her esquivalience.
‧lack of interest or motivation:
A teenager's esquivalience is not necessarily symptomatic of depression.

[< late 19th century: perhaps from French esquiver 'dodge, slink away']
—esquivalient adjective —esquivaliently adverb

此公案設計得非常精巧,連專家都看不出破綻,當時要不是內部消息走漏,引人窮追猛打,這個幽靈詞 esquivalience,恐怕從此就神不知鬼不覺地正式成為英文的一份子了。

相較於這個 "捏造門",數十年前在美國的詞典圈還有一個著名的 "誤植門"。1934 年梅里亞姆公司 (G. & C. Merriam Company) 出版了《韋氏新國際英語詞典》第二版 (Webster's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Second Edition),這本號稱收詞 60 萬有餘、史上最大最權威的單冊英語詞典,後來竟傳出了轟動一時的誤植事件:dord 這個詞目 (被定義為 density "密度") 因編輯誤植 (D or d [density 的縮寫,大寫 D 或小寫 d 均可],不小心變成了沒有空隔的 Dord,第一個字母再小寫成為 dord),接著內部審校又層層失靈,最終出現在詞典裡而成為一個幽靈詞。當然,錯誤被發現後出版社就著手處理,後來已經徹底移除。dord 曇花一現,現在反而成為詞典研究的著名公案之一。

《新牛津美語詞典》一直到去年的第三版問世,還繼續收錄著 esquivalience 這個幽靈詞,看來主編之一的 Christine A. Lindberg (也是當初該詞的創造者),是打算藉由人為的力量,強硬地把它塞給英文,讓它萬古流芳了。能成功嗎?我們等著瞧吧!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