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September 29, 2014

冷漠教師節 並非學生之福



曾泰元(台北市/東吳英文系主任)

昨天教師節,身為一個大學老師,我卻怎麼也開心不起來。

有幾年的教師節就在平日,我正好也有課。還記得走進教室,學生漠然,師生大眼瞪小眼,下課離開,也沒聽見一句祝福感謝的話。我心中的失落,可想而知。

身為關係人,我們總拉不下臉,開口跟學生要祝福。當然,偶爾還是會有學生私底下遞張卡片,肯定我們的付出,彷彿在大片的冷漠中,及時送來了一絲寶貴的溫暖。老師畢竟是人,也需要支持鼓勵,加油打氣。

我想與其被動地等待溫暖,不如主動地給予溫暖。去年我給系上的每位老師致贈了教師節卡片,並附上一個小小的禮物。今年經費緊縮,我也只能給老師發張電子賀卡,聊表心意。

作為老師,渴望學生的肯定與鼓勵都來不及,想不到今年竟有學生和家長拉高姿態,以立委質詢的口吻,不留情面地給我們老師批評打擊。批評的內容,要不是因溝通不良所造成的誤解,就是因老師的教學風格與學生的期待有所落差。

這些受批評的老師平日教學認真,對學生關懷備至,在系上都有目共睹,甚至還得過學校優良教師的肯定,他們在教師節前夕迎來的,卻是令人心寒的不實指控。

對老師有任何意見,還希望學生和家長能平心靜氣,不要動輒指摘,甚至嗆聲威脅。老師的心也是肉做的,傷了老師的心,讓他們灰心,並非學生之福吧?

2014/9/29《人間福報》轉載、刪修自 我刊於自由網站的原稿

Sunday, September 28, 2014

難過的教師節

今天的《自由時報》在其【自由開講】的欄目中,刊登了一篇我的投書〈難過的教師節〉,總結了我今年教師節的心情。


難過的教師節

◎曾泰元

教師節又到了,身為一個大學老師,作為一個系主任,我卻怎麼也開心不起來。今年的教師節適逢禮拜天,本週上課時離節日雖只剩幾天,但我教的兩班學生卻毫無表示。下週再上課時教師節也過了,船過水無痕,這個節日好像隱形一樣。

有幾年的教師節就在平日,我正好也有課。還記得走進教室,學生漠然,師生大眼瞪小眼,下課離開,也沒聽見一句祝福感謝的話。我心中的失落,可想而知。

身為關係人,我們總拉不下臉,開口跟學生要祝福。當然,偶爾還是會有學生私底下遞張卡片,肯定我們的付出,彷彿在大片的冷漠中,及時送來了一絲寶貴的溫暖。老師畢竟是人,也需要支持鼓勵,加油打氣。

身為系主任,我想與其被動地等待溫暖,不如主動地給予溫暖。去年我給系上的每位老師致贈了教師節卡片,並附上一個小小的禮物。今年經費緊縮,我也只能因陋就簡,寄送電子賀卡給老師們,聊表心意。

作為老師,渴望學生的肯定與鼓勵都來不及,想不到今年竟有學生和家長拉高姿態,以立委質詢的口吻,不留情面地給我們老師批評打擊。批評的內容,要不是因溝通不良所造成的誤解,就是因老師的教學風格與學生的期待有所落差。

這些老師教學認真,對學生關懷備至,在系上都有目共睹,甚至還得過學校優良教師的肯定。但他們在教師節前夕得來的,卻是令人心寒的不實指控。我是系主任,必須居中協調,謹慎處理。我向學生和家長澄清一些誤解,傳達一些態度,希望他們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情。我替自己的老師感到不平,卻也只能深深嘆口氣,拜託他們多擔待。

教師節學生有無表示,我們作老師的,現在已經不敢奢求。沒有雪中送炭便罷,如對老師有任何意見,還希望學生和家長能平心靜氣,不要動輒指摘,甚至嗆聲威脅。老師的心也是肉做的,傷了老師的心,讓他們灰心、死心,也並非學生之福吧?

(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林語堂故居執行長)

Wednesday, September 24, 2014

生日約會

今天是我的生日,卻也忙了一整天。上午 8 時許到校備課、上 3 節課、匆匆吃頓飯、主持系務會議、批公文、處理學生抱怨,忙到下午 5 點才離開。

晚上,內人請我到一家風評不錯的義大利披薩餐廳慶生,點了龍蝦濃湯、義大利火腿總匯沙拉、黃金蟹肉披薩,最後在她的精心安排下,還意外上了一份草莓披薩生日蛋糕。

這一頓價值不斐,不過在我累了一整天之後,倒也撫慰了我疲憊的身心。













虎尾百年日式宿舍 應珍惜



曾泰元(台北市/東吳英文系主任)

日前立委批評台糖虎尾糖廠未善盡管理維護,對廠區內有百年歷史的日式宿舍群不聞不問,任其傾圮毀壞。

我是虎尾人,是半個台糖子弟,這則新聞引起了我的關注。阿公原籍基隆,台灣虎尾糖業徵才,他南下台灣找頭路,娶了阿嬤,從此在虎尾落地生根,當時他們就住在糖廠大門口第一排的日式宿舍。

我念的安慶國小就座落在糖廠的日式宿舍區裡,同學有一半都住糖廠宿舍。虎尾糖廠的日式宿舍區幅員廣闊建築美麗,綠樹參天鳥叫蟲鳴,有虎尾幾代人的共同回憶,待過那裡才知其可貴。

長大後,我看著虎尾糖廠的日式宿舍由興盛到頹敗,由頹敗到幾成廢墟,心中感慨萬千。

先是一大半全數拆除,改建成鋼筋水泥、毫無特色的透天厝。剩下來的另一大半,有些被學校徵收,有些逐步改建成高級洋房,所剩不多的日式老屋就任其荒廢破敗,雜草叢生,成為流浪狗的聚集之地。

糖廠是虎尾的重要資產,日式宿舍是虎尾引以為傲的景觀,希望糖廠除了商業利益外,能多點人文關懷,善盡社會責任。年底的選舉,不管是誰當選地方首長與民意代表,希望他們都能努力跟糖廠折衝爭取,讓景觀資產起死回生,共創雙贏。

2014/9/24《人間福報》轉載、刪修自 我刊於蘋果網站之原稿

Friday, September 19, 2014

台糖虎尾糖廠 放任百年宿舍自焚

昨天《聯合報》報導了故鄉雲林虎尾的事,看了讓我難過,胸中塊壘不吐不快,於是便為文一篇,今天在蘋果即時論壇登出,題為〈台糖虎尾糖廠 放任百年宿舍自焚〉。


台糖虎尾糖廠 放任百年宿舍自焚

曾泰元(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林語堂故居執行長)

日前立委召開記者會公開批評,台糖虎尾糖廠未善盡管理維護之責,對廠區內有百年歷史的日式宿舍群不聞不問,任其傾圮毀壞,起火自焚。更有陰謀論在坊間流傳,說這是台糖步步進逼、以利整地出售、套現牟利的進行式。

我是虎尾人,是半個台糖子弟,這則新聞引起了我的關注。阿公原籍基隆,百年前糖廠在虎尾設廠,虎尾成為台灣糖業的重鎮,需才孔急,於是他南下半個台灣找頭路,從此在虎尾落地生根,娶了糖廠旁邊青埔仔的在地人阿嬤,當時他們就住在糖廠大門口第一排的日式宿舍。

後來阿公退休搬出宿舍,在宿舍區外圍買地建房,但我們家族仍與糖廠宿舍來往密切。到了我第三代,念的安慶國小就座落在糖廠的日式宿舍區裡,同學有一半都住糖廠宿舍,放學後週末時,經常會到同學家寫功課玩遊戲。虎尾糖廠的日式宿舍區幅員廣闊建築美麗,綠樹參天鳥叫蟲鳴,有虎尾幾代人的共同回憶,待過那裡才知其可貴。

我長大外出求學,舉家搬離虎尾,但每年總會回去一兩次探親訪友。結婚生子後,也都會帶著家人回鄉,讓他們了解我生長的地方。我看著虎尾糖廠的日式宿舍由興盛到衰落,由衰落到頹敗,由頹敗到幾成廢墟,心中著實感慨萬千。先是一大半全數拆除,改建成鋼筋水泥、毫無特色的透天厝。剩下來的另一大半,有些被學校徵收,有些逐步改建成高級洋房,所剩不多的日式老屋就任其荒廢破敗,雜草叢生,成為流浪狗的聚集之地。


糖廠是虎尾的重要資產,日式宿舍是虎尾引以為傲的景觀,希望糖廠除了商業利益外,能多點人文關懷,善盡社會責任。年底的選舉即將舉行,不管是誰當選地方首長,希望他都能不忘記虎尾的本,努力跟糖廠折衝爭取,讓這道益顯珍貴的景觀資產起死回生。

Wednesday, September 17, 2014

英文系多元發展 培養跨領域能力

今天,《人間福報》登了一篇我的文章,題為〈英文系多元發展 培養跨領域能力〉。


昨天報社來電,說他們看到週末「走向英語文系的未來」座談會的報告,希望我就此寫一篇文章,談談英文系要如何因應。我說我才寫了兩篇,暫時沒什麼新的想法了。於是報社把我的兩份稿子要了去,綜合彙整了一下,今天登了出來,另外還附上一大幅插畫。


英文系多元發展 培養跨領域能力

英文系風光不再?曾幾何時,台灣大學外文系還是乙組的第一志願,各大學的英文系也都是社會組的熱門專業。

上周一場座談會,台灣英文界的代表聚首台北市,自揭瘡疤把赤裸裸的數據攤在大眾眼前,道出了台灣英文系的集體困境。

根據統計,目前台灣約有一百六十多所大學校院,設有英文相關科系的學校高達一百二十所,在學人數超過五萬人,每年畢業生一萬人有餘,能見度名列前茅,表面上風風光光。

不過卻有超過三成的英文系招生不足,自二○○七年以來,至少有八校廢系或停招,另有九校改名成觀光系。怎麼會這樣呢?

連作為龍頭的台大外文系都大方讓家醜外揚,公開坦承原先辦學理念上的堅持碰到了現實嚴酷的考驗,他校英文系的情況就更不用說了。

台灣傳統的英文系移植了英美國家英文系的路,重點擺在文學上,這條路線在英美各大學也碰到了明顯的危機。

我的專長是語言學,但我一直覺得文學很重要。文學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人生百態,建立面對問題的態度,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能從中掌握語言的精髓,學到優美道地的英文。然而無可諱言,過多的文學課程的確也壓縮了基礎語言的訓練。

當英文系學生的英文能力遠遠不足,卻要他們跟英美大學英文專業的學生一樣,念原汁原味的文學作品,給學生造成的疑慮與挫折,不言可喻。

時代在改變,台灣的英文系正走到十字路口,面臨嚴峻的挑戰。英文系要能體察脈動加以因應,尋思如何重新訂位,而不是以不變應萬變,依然侷限在只培養文學家、語言學家、英文老師等人才。

英文系應該多加強學生英文能力的訓練,善用英文的優勢,培養學生跨領域的能力,唯有多元發展,能屈能伸,才能不被時代淘汰。

曾泰元(台北市/東吳英文系主任)

Monday, September 15, 2014

大學英文系何去何從?

今天,台灣《蘋果日報》的【即時論壇】刊載了我的投書,題為〈大學英文系何去何從?〉,此篇拙見乃前一天《自由時報》相關文章的延續。


大學英文系何去何從?

曾泰元(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林語堂故居執行長)

週末的台北舉辦了一場座談會,台灣各大學英文系的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英文系的危機與轉機。

英文是國際化的敲門磚,政府和民間都十分重視,然而英文系卻似乎不如想像中的風光,原因實在耐人尋味。

關鍵所在,除了大環境改變、學英文不必進英文系之外,極有可能是英文系的自我定位理想性過高、課程設計無法與時俱進之故。

傳統的英文系強調文學的陶冶,大量的英美文學課程,旨在培養了解西方文化思潮、具有人文涵養的學生。然而時代在變,社會上的實用主義佔了上風,理想主義明顯式微。業界普遍的聲音是,文學不能當飯吃,英文系的畢業生英文不夠好,也沒有其他專長。

理想與現實在拉鋸。理想要堅持,但現實也必須深刻體察。比較務實可行的辦法,或許是採取中庸之道,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取得一個平衡。文學乃大學人文精神之所繫,不可廢,不過在質和量上可以簡化。釋放出來的學分與時間,以加強學生英文能力的訓練、輔導學生培養第二專長為要務。

大學英文系的老師大概都有這樣的感覺:英文系學生的英文程度,除了極少數能直追英美人士、讓人亮眼讚嘆之外,絕大多數都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當英文作為工具已是基本共識,具有專業能力也是必備條件,倘若我們教出來的學生無法滿足社會的需求,就業處處碰壁,他們又怎麼會選擇我們英文系?

現實冷酷。我們英文系的老師是否也該放下本位主義,以照顧學生的未來作為定位主軸,好好討論,取得共識,讓課程有大幅調整的機會?

Sunday, September 14, 2014

英文系,掰掰?

今天,台灣《自由時報》在其【自由開講】的欄目,刊登了一篇我的評論文章〈英文系,掰掰?〉,講的是我禮拜五下午參加座談會的心得。這個題目可以長篇大論,然而由於媒體版面的限制,只得自我克制,長話短說。


英文系,掰掰?

◎曾泰元

英文系風光不再?曾幾何時,台大外文系還是乙組的第一志願,各大學的英文系也都是社會組的熱門專業。週末的一場座談會,台灣英文界的代表聚首台北,自揭瘡疤,把赤裸裸的數據攤在大眾眼前,道出了台灣英文系的集體困境。

根據統計,目前台灣約有 160 所大學校院,設有英文相關科系的學校高達 120 所,在學人數超過 5 萬,每年畢業生 1 萬有餘,能見度名列前茅,表面上風風光光。不過卻有超過 3 成的英文系招生不足,自 2007 年以來,至少有 8 校廢系或停招,另有 9 校改名成觀光系。

怎麼會這樣呢?連作為龍頭的台大外文系都大方讓家醜外揚,公開坦承原先辦學理念上的堅持碰到了現實嚴酷的考驗,他校英文系的情況就更不用說了。

台灣傳統的英文系移植了英美國家英文系的路,重點擺在文學,這條路線在英美各大學也碰到了明顯的危機。

我的專長是語言學,但我一直覺得文學很重要。文學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人生百態,建立面對問題的態度,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能從中掌握語言的精髓,學到優美道地的英文。

然而無可諱言,過多的文學課程的確也壓縮了基礎語言的訓練。當英文系學生的英文能力遠遠不足,卻要他們跟英美大學英文專業的學生一樣,念原汁原味的文學作品,給學生造成的疑慮與挫折,不言可喻。

時代在改變,台灣的英文系正走到十字路口,面臨嚴峻的挑戰。英文系要能體察脈動加以因應,尋思如何重新訂位,而不是以不變應萬變,依然侷限在只培養文學家、語言學家、英文老師等人才。英文系應該多加強學生英文能力的訓練,善用英文的優勢,培養學生跨領域的能力,唯有多元發展,能屈能伸,才能不被時代淘汰。

(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林語堂故居執行長)

Thursday, September 11, 2014

外媒報導餿油 台媒翻譯出包

今天《中國時報》登了一篇我的投書,題為〈外媒報導餿油 台媒翻譯出包〉,原稿 578 字,見報版被編輯砍了三成,只剩 405 字。

問題所在的動詞 reel 不是「捲入」,而是「震驚」,供稿的中央社翻錯,轉載的國內媒體也都不查,原文照登。

媒體在翻譯外電時偶會出錯,幸好這一例影響不大。某些翻譯錯誤事涉敏感,極可能會造成嚴重誤解,甚至引發政治社會的風暴。翻譯之重,不可不慎啊!


外媒報導餿油 台媒翻譯出包

曾泰元/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林語堂故居執行長

餿水油事件席捲全台,引起國際知名媒體關注。中央社把這些主流外媒相關報導加以彙整編譯,翻譯卻出了錯。

《紐約時報》的部落格 Sinosphere(中國圈)刊了一篇文章,標題為 Taiwan Reels From Gutter Oil Scandal,中央社譯成「台灣捲入餿水油醜聞」,台北報章引用時基本照單全收,《自由時報》、《聯合報》、《中國時報》作「台灣捲入餿水油醜聞」,《蘋果日報》把餿水油改成地溝油。

reel 做名詞時,一般解為「捲軸;捲輪;捲盤;(絲線、膠捲的)捲」。做動詞時,語義由名詞引伸而來。捲軸能捲,絲線能繞,捲輪會滾動,捲盤會轉動,人體不斷旋轉會導致暈眩,進而站立不穩,踉蹌蹣跚。我們遭受意外打擊時,身心沒有準備好,身體會因重擊而猛然後退,頓時天旋地轉,內心則會深感震驚,這些林林總總,都是 reel 動詞的意思。

reel from 是個動詞加介詞的搭配,意為「因(某事)而震驚」,《紐約時報》的新聞標題 Taiwan Reels From Gutter Oil Scandal 可理解為「台灣因餿水油醜聞而震驚」,作新聞標題時文字略加調整,不妨譯成「餿水油醜聞震驚台灣」。

Friday, September 05, 2014

天哪,有蛇!

今天,台灣《人間福報》有一篇我的隨筆天哪,有蛇!,刊於副刊版面「縱橫古今」,講的是我兒時的「蛇」經驗,以及在東吳大學校園裡與蛇的狹路相逢。此文以我 月 日的博文〈小心,東吳有蛇!〉為本,經過大幅的增刪修改而成。


【人生風景】天哪,有蛇!

文/曾泰元(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林語堂故居執行長)

我屬蛇,但我最怕蛇!

我作惡夢,最常夢到的情節就是身邊出現了蛇。夢到蛇時我幾乎都會尖叫,淒厲之聲總能立即驚醒枕邊人,在她輕拍安撫後,我才意識到那是夢,然後抱著驚魂未定的心,迷迷糊糊地繼續入睡。

小時候家住雲林虎尾,鄉下的房子是獨門獨棟的平房,四周幾乎都是農田。有回半夜我睡得正熟,家裡的土狗卻叫個不停,爸爸起身外出查看,驚見柴房裡有一條雨傘節。

那時我們有一把阿公留下來的霰彈槍,爸爸一進屋就去拿槍裝子彈,再往屋外走去。我害怕地縮在床上,在一陣狗吠槍響的混亂之後,爸爸回來說,蛇已經死了,我才得以繼續安然入睡。

天亮後我一睜眼,就迫不及待地想看蛇在哪裡。爸爸帶我到後院,我既好奇又害怕,遠遠地就看到了一個透明的大塑膠袋。我沒膽靠得太近,只記得袋裡有一層白霧霧的濕氣,裝的隱約就是那條黑白相間的雨傘節。

小學的自然課本有一課介紹台灣的毒蛇,還附上許多毒蛇的彩色照片,讓人看了覺得噁心恐怖。那時我喜歡捉弄妹妹,常把自然課本翻到那一頁,強迫她去看雨傘節、眼鏡蛇、青竹絲、百步蛇、龜殼花之類的照片,她每次都被我逗得尖叫掉淚。我現在作蛇的惡夢,八成是兒時調皮搗蛋的現世報。

時光飛逝,我都已年近半百,除了四十年前看到一條包在塑膠袋裡的死蛇之外,還沒有親眼見過活生生的蛇。想不到六月初的梅雨季,我竟與兩條青蛇在外雙溪狹路相逢!

那天又濕又悶,中午過後不久,便下起了滂沱大雨。後來雨勢稍歇,我離開東吳大學的研究室,準備開車去林語堂故居開會。

我沿著樓前灌木夾道的小徑走,走到一半,餘光瞄到灌木叢下似乎有動靜,停下腳步回頭一看,居然是蛇,綠色的蛇,把我嚇出一身冷汗!

我雖然驚慌害怕,但還是力圖鎮定拍照存證,然後馬上衝回研究室打電話,以顫抖的聲音給校安中心回報,請他們即刻派人過來處理。我在小徑的入口處守著,以免其他人誤入險境。

三、五分鐘後,保全大哥就騎著摩托車現身了。他手中拿著長長的捕蛇夾,問我蛇在哪裡,我驚魂未定,遠遠指著小徑的中間。他走過去一看,發現蛇還在,還嘖嘖稱奇地說,是交纏的兩條蛇。才一會兒功夫,這兩條蛇就被夾了起來,在空中伸縮扭動,讓我想起了希臘神話的蛇髮女妖美杜莎(Medusa)。

我怕蛇,學校位於山坡地,據說偶爾就會有蛇出沒,校園各處都有告示要大家提防,可是我到校十五年從沒見過,那天卻給我上了一堂震撼教育課。我暗自決定,以後再也不走那條小徑了,可是隔天,我竟習慣性地又走了進去,發現時已經太晚,無法回頭,只能硬著頭皮往下走。

我緊繃神經,眼觀四面耳聽八方,生怕草叢裡竄出了蛇,滑過我的腳背,更怕大樹上掉下了蛇,圍了我脖子掛在我的肩膀。我愈想愈緊張,好不容易才走出小徑,成功脫困。

小時候種下的因,如今我已嘗到了果。佛家講的「因果報應」,以另一種形式展現在我面前,提醒著我呀!

Thursday, September 04, 2014

【兩岸犇報】可否考慮廢除民國紀元?

昨天週三剛上架、第 79 期的《兩岸犇報》雙週刊,刊登了拙文〈可否考慮廢除民國紀元?〉,此乃轉載自我 8 15 日投給蘋果即時論壇的同名文章


可否考慮廢除民國紀元?

曾泰元(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林語堂故居執行長)

廢除民國紀元?這個建議貌似顛覆,挑戰了台灣社會習以為常的規範與價值。不過倘若僅就現實面來考量,現行的民國紀元,的確可能造成理解上的混淆與溝通上的障礙,理當慎重考慮其存廢。

如果有人提到「70 年代的國語老歌」,你想到的是民國 70 年代(民國 70-79 年),還是公元紀年的 70 年代(1970-1979 年)?答案可能頗為分歧,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單一。

在資訊較為封閉的過去,這並不是個問題。然而當今全球各地幾乎都採用公元紀年,與台灣交流密切的大陸、港、澳地區也是如此,台灣官方還堅持民國紀元,在跨區流動頻繁、國際溝通熱絡的今天,問題就益發凸顯。即使在台灣,也有部分的民間機構與社會大眾傾向採用公元紀年,雞同鴨講所產生的誤解,可就在所難免了。

仔細一點的人,或許還會在民國年份之前加上「民國」,將公元紀年的四位數字完整呈現,以免造成他人誤解,如「民國 89 年」vs.1989 年」。可是漸漸地,許多人能省就省,「1989 年」只說「89 年」,「民國 89 年」的「民國」也略去了,所以「89 年」到底是六四事件發生的 1989 年,還是千禧年之交的公元 2000 年(民國 89 年)?

有人說,「八九年」指的是 1989 年,「八十九年」指的是民國 89 年(2000 年),只要念出來,問題就可迎刃而解。不過許多時候,這些年份是以靜態的文字呈現的,少了語音的輔助,「89 年」真不知道所指為何。

現在這混淆已經浮現,所幸經歷的時間還不久,憑常識判斷再稍作求證,仍然可以辨別。要是現狀不改,長久以往,將來這年代恐怕是一團亂,後人想理個頭緒都很困難。

以前的中文書寫是直排,由上而下,由右而左。如今電腦數位時代來臨,網際網路成為溝通的平台,為了遷就電腦內建的設定,為了與英文與阿拉伯數字相容,橫排書寫越來越普遍,在某些場域甚至早已成為標準。漢字延續了數千年的直排書寫都能改了,這樣的變革,不就是與時俱進、單單純純的一個方便與否的問題嗎?

此議題無關政治,不涉統獨,中華民國的國號依舊不變,只是個避免混淆的務實之舉,我們何必給這樣的調整加諸過多的聯想,扣上莫須有的帽子?

持平而論,政權興替乃歷史之必然,無人能擋。中華民國的未來如何,這個國號能延續多久,都仍在未竟之天,採用公元無疑是個可長可久的穩健之策,不必改朝換代就重新紀年。

當然,在把公元紀年作為國家標準的同時,民國紀元可依循農曆的模式,僅作為輔助參考,以降低衝擊,平穩過渡。然而現今的台灣,政治凌駕一切,加上年底的選舉在即,一有風吹草動就動輒無限上綱。

我這個腐儒之見,到頭來恐怕只是個昧於現實、異想天開的空中樓閣吧?

Tuesday, September 02, 2014

牛肉麵的英文怎麼說

今天,台灣《蘋果日報》的即時論壇刊登了一篇我的評論文章,題為〈牛肉麵的英文怎麼說〉,以下為見報全文:


牛肉麵的英文怎麼說

曾泰元(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林語堂故居執行長)

2014 年台北國際牛肉麵節正在緊鑼密鼓,即將隆重登場。牛肉麵節今年堂堂邁入第 10 屆,短短 10 年,牛肉麵的知名度大增,八方食客近悅遠來,台北儼然已成牛肉麵之都,牛肉麵成了許多人到台北非吃不可的高人氣美食。

牛肉麵的英文怎麼說?傳統上常用 beef noodles,牛肉是 beef,麵是 noodles(麵條數量常多於一,故用複數),此乃由中文逐字翻譯而成。也有方家力主 beef noodle soup,他們認為牛肉麵是湯麵,要有 soup(湯)才能正本清源,而且名詞作形容詞時多以單數型態為之,所以麵條複數的 s 要拿掉。

然而 2011 年台北國際牛肉麵節的主辦單位卻另闢蹊徑,仿效日本壽司(sushi)與韓國泡菜(kimchi)的作法,將牛肉麵音譯為 new row mian,以彰顯自己的獨特性。此舉當時引發媒體痛批,輿論譁然,社會各界調侃嘲諷之聲不絕於耳。

事過境遷,平心而論,主辦單位採取音譯的大方向基本正確,只不過牛肉麵在音譯的同時又摻雜了英文單詞(new「新」、row「一排;划船;爭吵」),讓人產生不相干的聯想,並不妥當。要音譯最好全部都音譯,並按漢語拼音轉寫為 niurou mian

這音譯的作法太過顛覆嗎?非也。去年 2 月,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旅遊頻道(CNN Travel)介紹了亞洲 10 大街頭美食城(Asia’s 10 greatest street food cities),台北入選其中,其他入選的城市還有馬來西亞檳城、泰國曼谷、日本福岡、越南河內、新加坡、韓國首爾、中國西安、菲律賓馬尼拉、柬埔寨金邊。在每個城市中,CNN 又精選了 10 種街頭美食,共計 100 種。

我統計了一下,這 100 種當中有高達 83 種採取完全音譯,有 8 種採取部分音譯部分英文,只有 9 種全是英文。事實擺在眼前,CNN 記者在介紹各國美食時,音譯的使用率奇高,超過 9 成。

台北、西安兩地共 20 種的華人美食小吃,更是全以音譯呈現,茲舉台北為例:sheng jian bao(生煎包)、chou doufu(臭豆腐)、oa misua(蚵仔麵線)、gua bao(刈包)、hujiao bing(胡椒餅)、niu rou mian(牛肉麵)、douhua(豆花)、ba wan(肉圓)、cong you bing(蔥油餅)、da chang bao xiao chang(大腸包小腸)。西方的主流媒體這樣處理台灣小吃,是不是讓許多人跌破眼鏡?

CNN 這樣做不無道理。台灣小吃是文化特色詞,具有其文化的特殊性。文化特色詞在翻成英文時,經常以音譯為之。音譯詞不僅自然直覺,又能最大限度保留原汁原味。除此之外,音譯對外國人也有一定的吸引力,因為音譯不只方便溝通,充滿異國情趣,更是展現自己語言能力的機會。

不過許多人對此的反應總是質疑強過認可,批評多於肯定。大家或許有所不知,這種直接的音譯法是最常見的,放諸四海皆準,任何的語言都是如此。近一點的,有日本的壽司(sushi)、韓國的泡菜(kimchi),遠一點的,有義大利的披薩(pizza)、法國的鵝肝(foie gras)。這些都是英文借自其他外文的詞,直取其音而不加翻譯,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

或論,牛肉放著 beef 不用,麵有 noodle 也擺一邊,還藉由音譯另起爐灶,造個讓人「笑掉大牙」的 niurou mian,實在太扯。是嗎?我們不妨看看法國鵝肝的例子。鵝肝 foie gras 本可直譯為 fat liver(肥肝),英文卻採納原汁原味的 foie gras,這不也就像牛肉不譯為 beef 而採用音譯的 niurou,麵不翻成 noodle 而照搬麵的音譯 mian 一樣?

況且,麵不見得就非用 noodle 不可。英文詞典早就收錄了各色的東方麵,裡頭硬是沒有 noodle,只有麵的音譯 mein men,如炒麵 chow mein、撈麵 lo mein、拉麵 ramen。最權威的《牛津英語詞典》(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還單獨收錄了麵的音譯 mien(威妥瑪拼音,漢語拼音作 mian)。日本的烏龍麵 udon 以及蕎麥麵 soba 也都直接音譯,沒有 noodle

豐富多彩的義式麵食更是如此,英文向來都只跟義大利文直接挪用,後面也不見 noodle。英文在借用這些義式麵食的同時,都不按字面的意思翻譯,只按原來的拼字發音照單全收。準此,為什麼我們的牛肉麵不可以音譯為 niurou mian 呢?

鑒往知來,把牛肉麵音譯為 niurou mian 是語言的通則,是常見的作法,絕不是無的放矢,讓人看笑話。老外若聽到 niurou mian 霧煞煞,那是他們該學,不應倒因為果。當然,傳統的 beef noodles beef noodle soup 也有它容易理解的絕佳優勢,可列在 niurou mian 後,作為輔助說明。

Monday, September 01, 2014

台灣有什麼好玩的?

今天上海《新民晚報》的文學副刊「夜光杯」刊登了一篇我的文章,題為〈台灣有什麼好玩的?〉。每個人的經驗不同,角度不同,有不同的看法乃正常之事。鄙人愚見僅供參考,若有偏頗主觀,還請一笑置之。


台灣有什麼好玩的?

曾泰元

這個問題可以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詮釋:(一)表達中性的提問——台灣值得一遊的景點有哪些?(二)表達否定的態度——台灣根本沒什麼好玩的!

2007 9 月我一個人在華北自助旅行,于晉陝交界的黃河壺口瀑布往山西臨汾的路上,結識了幾位 驢友旅友的諧音),其中有一個來自哈爾濱的中年男士問我:台灣有什麼好玩的?我思考了一下,跟他大力推薦了東北角、花東海岸、太魯閣、台北 故宮博物院、原住民文化,還有台灣的小吃美食。這個名單當然不全,也不可能大家都同意,不過那位哈爾濱的驢友倒是很驚訝。他說他在商場上跟很多台商有過接觸,也問了一樣的問題,他們都說台灣沒什麼好玩的,而我是他碰到過的第一個台灣人跟他認真推薦台灣的。

在晉西的呂梁山區,在灰禿禿的黃土大地上,我進一步跟這位哈爾濱的驢友介紹台灣的旅遊。

我認為旅遊重在獨特性與差異性。台灣能提供什麼有別於他地的獨特之處?就地理環境而言,我覺得東北角的奇岩怪石、海蝕平台是一大特點,就像是個迷人的露天地質博物館。花東海岸一邊是高聳陡峭的海岸山脈,另一邊是湛藍無垠的太平洋,亂石崩雲驚濤裂岸,在世界各地還不容易找到如此震懾人心的景觀。位於花蓮附近的太魯閣更是此中的佼佼者,是高山深谷的橫貫公路中最美的一段,還曾被英國的某網站評為當今世界的 10 大自然景觀之一。墾丁和澎湖都有潔白的沙灘和美麗的海洋,不過類似的地方世界各處多所有之,獨特性和差異性並不明顯。至於日月潭和阿里山,此二地均列入大陸的小學課本中,大陸民眾都耳熟能詳,可看性其實尚可,但為了滿足許多大陸遊客內心那份遙遠的渴望,還是值得一去。

就人文景觀而言,台北 故宮博物院裡的中國文物、宮廷珍寶獨步全球,當然是非去不可。此外,台灣是世界上南島(Austronesian)民族最集中的地方,10 大族的原住民文化,目前集中展示於中台灣日月潭的九族文化村和南台灣屏東的台灣原住民文化園區,都值得參訪。此外,台灣在 1949 年之後就成為國民黨的根據地,蔣氏父子在台掌權了近 40 年,其所構成的 兩蔣文化也值得一看。

台灣以漢人文化為主,從早期的閩南人、客家人,1949 年之後隨著國民黨赴台的 外省人,日據 50 年留下來的日本文化,冷戰時期美軍協防台灣引進的美國文化,退出聯合國被國際孤立之後吸引港澳、東南亞的華僑來台求學定居,乃至近 20 年來在台工作、落戶的大陸配偶以及東南亞外勞外傭,都集中在這面積僅 3.6 萬平方公里的蕞爾小島,構成了台灣非常獨特的人口文化景觀。

事實上,我覺得台灣最精彩的反而是一些較為無形的東西。謙和有禮、富有人情味的台灣人民,從容自在的生活,乾淨守序的捷運,好吃不貴的各地精緻小吃美食,領導文化品味的誠品書店,與世界同步放映的電影院,華語流行音樂的首府台北,令人眼界大開的電視政論節目,店家密佈、從不打烊的便利商店。貼心周到、以客為尊的服務業,越夜越美麗的夜市,自由民主的氣氛,便宜優質的醫療,迎神廟會、木偶戲、歌仔戲。

我之前介紹台灣時總覺得心虛,地方小。後來看多聽多,視野跟著開闊,加上外人的肯定,現在已經能正視自己獨特的價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