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September 14, 2014

英文系,掰掰?

今天,台灣《自由時報》在其【自由開講】的欄目,刊登了一篇我的評論文章〈英文系,掰掰?〉,講的是我禮拜五下午參加座談會的心得。這個題目可以長篇大論,然而由於媒體版面的限制,只得自我克制,長話短說。


英文系,掰掰?

◎曾泰元

英文系風光不再?曾幾何時,台大外文系還是乙組的第一志願,各大學的英文系也都是社會組的熱門專業。週末的一場座談會,台灣英文界的代表聚首台北,自揭瘡疤,把赤裸裸的數據攤在大眾眼前,道出了台灣英文系的集體困境。

根據統計,目前台灣約有 160 所大學校院,設有英文相關科系的學校高達 120 所,在學人數超過 5 萬,每年畢業生 1 萬有餘,能見度名列前茅,表面上風風光光。不過卻有超過 3 成的英文系招生不足,自 2007 年以來,至少有 8 校廢系或停招,另有 9 校改名成觀光系。

怎麼會這樣呢?連作為龍頭的台大外文系都大方讓家醜外揚,公開坦承原先辦學理念上的堅持碰到了現實嚴酷的考驗,他校英文系的情況就更不用說了。

台灣傳統的英文系移植了英美國家英文系的路,重點擺在文學,這條路線在英美各大學也碰到了明顯的危機。

我的專長是語言學,但我一直覺得文學很重要。文學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人生百態,建立面對問題的態度,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能從中掌握語言的精髓,學到優美道地的英文。

然而無可諱言,過多的文學課程的確也壓縮了基礎語言的訓練。當英文系學生的英文能力遠遠不足,卻要他們跟英美大學英文專業的學生一樣,念原汁原味的文學作品,給學生造成的疑慮與挫折,不言可喻。

時代在改變,台灣的英文系正走到十字路口,面臨嚴峻的挑戰。英文系要能體察脈動加以因應,尋思如何重新訂位,而不是以不變應萬變,依然侷限在只培養文學家、語言學家、英文老師等人才。英文系應該多加強學生英文能力的訓練,善用英文的優勢,培養學生跨領域的能力,唯有多元發展,能屈能伸,才能不被時代淘汰。

(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林語堂故居執行長)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