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02, 2018

“元宵” 和 “湯圓” 是不是一回事,英文又咋說?

今天是元宵節,廣州的《南方周末》刊發了一篇拙作,題為〈元宵湯圓是不是一回事,英文又咋說?〉,請見以下:

2018 3 1 日,市民在西安市回民街一家店鋪外排隊購買元宵。

元宵湯圓是不是一回事,英文又咋說?

作者:東吳大學英文系副教授 曾泰元

元宵有雙重含意,其一為 元宵節的簡稱,其二為球形的糯米製品,常於元宵節所食。

節日的元宵,英譯已約定俗成,長久以來多作 Lantern Festival(字面 燈籠節)。食物的元宵,英文怎麼說?答案很簡單,直接音譯,依中文拼音轉寫為 yuanxiao。不久前,我手機才安裝了一個《新世紀英漢漢英大詞典》的 APP,打開來測試一下,就是這個答案。

英語世界最大、最全、最受尊崇的詞典是《牛津英語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簡稱 OED),它大約收錄了 300 個直接源自中文的詞彙,其中也包含了食物元宵的音譯 yuan hsiao。此 yuan hsiao 乃傳統的威妥瑪拼音(Wade-Giles),1986 年始為 OED 所收,三十餘年來未曾增減一詞,倘若日後修訂,則毫無疑問地,必將以新式的漢語拼音改為 yuanxiao

根據 OED 的定義,yuan hsiao (陰曆正月十五)中國元宵節所食之一種糯米湯糰甜品a sweet rice-flour dumpling made for the Chinese Lantern Festival (15 January in the lunar calendar)】。OED 收錄了 3 條書證(有書面證據的例句),最早的一條時間落在 1956 年,出自趙元任夫人楊步偉所寫的英文書《中國食譜》(How to Cook and Eat in Chinese),講的是做元宵用什麼材料、加多少分量的分步作法:

Orange soup with yüan-hsiao... Knead the glutinous rice flour with 1/ 2 cup hot..water. Then make into globules of about 3/ 8 inch in diameter. These are the yüan-hsiao.【橙汁元宵……糯米粉加二分之一杯的熱水揉捏,再做成直徑約八分之三英吋(約一公分,譯注)的多個小團,這就是元宵】。

閱讀這個食譜時,我心中的困惑油然而生。橙汁元宵,這種未曾聽聞的搭配,不曉得是哪裡的特色?楊步偉是南京人,趙元任是常州人,難不成這是當時他們記憶中的江南作法?還是他們到美國之後自己的創意?抑或是中間出了什麼差錯?這我們就不得而知了。此外,直徑一公分不帶餡的糯米小團,只有成人指甲蓋的大小,似乎與我們心中典型的元宵有明顯的不同,這會不會是江南的 小圓子

對元宵食譜的疑惑,我暫時無解,只能留待專家考證釋疑。

話說回來,這本 How to Cook and Eat in Chinese,名義上雖為楊步偉所作,不過一般相信,背後有很大一部分實乃趙元任代筆。英文的《中國食譜》舉足輕重,影響廣泛,受到美國知名的美食記者與烹飪史學家安妮‧門德爾松(Anne Mendelson)的高度評價,稱其為 第一本真正有深刻見解、以英文撰寫的中國菜譜the first truly insightful English-language Chinese cookbook)。英文裡有幾個常見的中餐烹飪詞彙,如 stir-fry(炒)、pot sticker(鍋貼)、red-cooking(紅燒),據聞為皆趙元任所翻譯,也都首見於此書,其影響力可見一斑。

據傳統習俗,元宵節吃湯圓,所以湯圓又稱元宵,大型權威的《辭海》、《漢語大詞典》也說,元宵是湯圓的別名。我在英文的維基百科(Wikipedia)搜索 yuanxiao(元宵),敲下回車鍵,頁面卻跳轉到 tangyuan(湯圓)。看來,元宵和湯圓似乎真的難分彼此。

湯圓和元宵的關係是有點複雜,有人認為是同物異名,也有人認為有所不同。認為彼此不同者,其看法大致是,傳統上製作元宵時,是把素的固體甜餡料放在鋪有糯米粉的竹籃上,再用雙手搖晃,使糯米粉均勻黏在餡上,如此重複數次而滾成圓球。湯圓的作法口味都不同,餡料有葷有素,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麵糰,再像包餃子一樣將餡包入揉圓,也有無餡的湯圓。

在我的家鄉台灣,湯圓為冬至的應景食品,也常在婚宴、團聚的場合現身餐桌,取其 團圓的諧音。元宵則為元宵節所吃。

湯圓和元宵的糾葛,我們姑且放在一旁。大陸有些地方,元宵節吃的就叫湯圓。湯圓的英文,英語世界沒有已出版的詞典收錄,不過網上的英文《維基詞典》(Wiktionary)則以拼音的 tangyuan 加以收錄。

元宵、湯圓都是文化特色詞,英文裡找不到現成的對應,只能加以解釋,然而解釋並不是翻譯。詞彙翻譯強調精簡,因此在不可譯之時訴諸語音,是個常見的作法,放諸四海皆準也。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