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October 03, 2017

「武俠」英文怎麼說?


今天《蘋果日報》網站刊登了一篇我的專欄文章,題為〈「武俠」英文怎麼說?〉,以下為拙作全文:

「武俠」英文怎麼說?

曾泰元/東吳大學英文系副教授、前系主任

原籍馬來西亞的華人學者作家李永平 9 月下旬在台灣去世,身後留下一部未完成的武俠小說《新俠女圖》。

李永平台大外文系畢業,是長我十多屆的老學長。他在美國取得博士學位之後返台工作,1992 年起任教於東吳英文系。1999 年我到東吳英文系時他正好離職,陰錯陽差緣慳一面。

李永平是個創作不懈的知名小說家,素有「文字鍊金師」之美譽,作品得到了多項文學大獎的肯定,2015 年更榮獲了國家文藝獎。他生前努力撰寫武俠小說,連載於《文訊》雜誌,罹病住院後益發勤奮,孰料還未寫完即行辭世。

武俠小說令人著迷,由此改編的武俠片也總讓人翹首企足。相較於讓人血脈賁張的功夫片,武俠片顯得更富深度與哲思。

功夫英文是 kung fu,此乃依傳統的威妥瑪拼音(Wade-Giles)直接音譯,絕大多數中型以上的英文詞典均有收錄。中國功夫因李小龍(Bruce Lee)而揚名於世,kung fu 作為一個英文詞彙的地位明確,李小龍 40 多年前的貢獻功不可沒。

與功夫有幾分相似的武俠,其英文是 wuxia,乃依當今主流的漢語拼音(Pinyin)轉寫而成。這個 wuxia 已被大型權威的英文詞典所收,然國人所知者仍少。不同的漢英詞典都在既有的英文裡摸索,圍繞著 swordsman(劍客)、knight-errant(中世紀歐洲的遊俠騎士)、martial arts(武術)、chivalrous(騎士的;俠義的)這幾個字眼解釋。此法體貼英語人士,以熟悉的概念來拼湊陌生的事物,方便他們理解。不過此作法卻有如隔靴搔癢,且可能會給他們帶來不同的聯想,難以傳達武俠該有的意境。

陳可辛 2011 年電影《武俠》的片名採用漢語拼音,直接音譯為 Wu Xia。事實上,wuxia 這個來自中文的音譯詞早在 2005 年即已廁身大型權威的《新牛津美國詞典》(New Oxford American Dictionary)第 2 版,正式成為廣大英語詞彙的一員。接下來幾年,wuxia 更是陸續為幾部大型權威的英文詞典所收,其中當然也包括最大、最權威的《牛津英語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即 OED)。

OED 在 wuxia 這個詞條的最後一則書證,引用了美國雜誌《連線》(Wired)2004 年 8 月號的一段文字。文中提到了導演李安(Ang Lee)的《臥虎藏龍》(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說這部電影讓西方人第一次見識到武俠的魅力:

Based on the mythical exploits of early swordsmen, wuxia has been a part of Asian cinema since the silent era, but most Westerners got their first taste from Ang Lee’s 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武俠片根植於對古代劍客事蹟的想像,從默片時代起就是亞洲電影的一環。然而一直要等到李安拍出了《臥虎藏龍》,多數的西方人才得以初嘗武俠的滋味。)

我交叉比對,推測讓 wuxia 登堂入室、正式成為英文單字一員的契機,應該就是李安 2000 年的《臥虎藏龍》。這部武俠片的曠世巨作風靡了全世界,讓西方重新認識了武俠,不僅得獎無數,還引發了後續大導演、大卡司、大製作的大跟風,也讓英語世界注意到了 wuxia 這個字眼。如此看來,李安的貢獻不只在電影,他的成就也是把 wuxia 送進英文的一大推力。

李小龍之於功夫,就好比李安之於武俠。功夫的英文是 kung fu,武俠的英文是 wuxia。由電影藝術的交流擴及中文詞彙的輸出,雙李居功甚偉,我們應記上一筆。

「文字鍊金師」李永平壯志未酬,其未竟的天鵝之歌《新俠女圖》,極有可能創造武俠的新境界。昔人已去,徒留遺憾,嗟然一聲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