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February 18, 2017

學測放榜,實現自我較重要

今天《蘋果日報》的網站刊登了一篇我的專文,題為〈學測放榜,實現自我較重要〉,以下為拙文全文:

學測放榜,實現自我較重要

曾泰元╱東吳大學英文系副教授、復旦大學外文學院訪問學者


學測成績公佈,數萬名考生在歷經忐忑等待之後,面對答案揭曉,不管成績如何,接下來的要務就是正視自己的能力和興趣,好好規劃人生的下一步。或選擇適合自己的校系準備資料,參加甄試申請。或重拾書本,積極為 7 月初的指考繼續衝刺,爭取更理想的成績。

然而不管是寒假的學測還是暑假的指考,每次的成績公佈後,媒體卻總是換湯不換藥,競相報導滿級分的考生和高分的族群,四處追逐各所高中的「戰績」,預測上台大以及其他名牌大學、進醫學系和其他熱門學系的人數和分數。

這樣分數至上的做法,以熱門為尊的價值取向,持續強化了傳統的升學主義,讓人頗感無奈。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台灣教改已經走過了 20 多年,然而歷史仍在重演,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遺風,在當今的台灣社會依然清晰可見。

就狹義的學業成績而言,台北的建中一直都是全台高中的翹楚,今年學測滿級分的人數依舊在全台獨佔鰲頭,他校難以望其項背。那些滿級分的同學被集合在學校的標誌性建築「紅樓」前,應記者的要求在鏡頭前歡呼雀躍,我每年看到這樣的報導,心裡總是五味雜陳。

建中的精神象徵紅樓,在其通往二樓樓梯旁的大片白牆上,刻著「今日你以建中為榮,明日建中以你為榮」幾個金色大字。大多數建中學生的確以建中為榮,以身為建中人為傲,原因當然是長久以來名校「血統」所塑造出來的自豪感。

不是我潑人冷水。當初考進建中的學子意氣風發,可是在這人外有人的建中奮鬥三年後,有多少從前的「菁英」銳氣盡失,信心不再?當初擠進台大的「頂尖」學生志得意滿,然而在臥虎藏龍的台大拼搏四年,多少昔日的佼佼者敗下陣來,大嘆不如歸去?

想出人頭地,想要活得有自信,不妨認清自己的優勢與長處,不要一味從眾。或可逆向思考,找個小地方安身立命,成功的機率也許會高一點。俗話說,寧為雞口,不為牛後。

犬子現在高二,明年就輪他上場。還記得他 7 年級國一時問了我一個問題:「一個是天堂裡的地獄,一個是地獄裡的天堂,你會選擇哪一個?」我稍作思考,回答說:「當然是天堂裡的地獄!因為即使天堂再怎麼差,總還是天堂啊!」他的看法倒是與我不同,他說:「我選地獄裡的天堂。因為地獄裡大家的狀況都不好,而我卻是裡面最好的,就像在天堂一樣。我活得很快樂,不是很好嗎?」我看的是絕對,他見的是相對,小小的他就有自己的見解,而且言之成理,令我刮目相看。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