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October 08, 2016

博愛座的語言學

今天台灣的《蘋果日報》刊登了一篇我的投書,題為〈博愛座的語言學〉。

事實上,此文的緣起是這樣的:在我台大數學系同學會的 LINE 群組裡,有人問我博愛座的問題,希望我解惑(不敢當啊),於是我把這個請求當作是命題作文,認真看待。我這個慢郎中經過沈澱、思考、研究,過了幾天才寫就了這篇,蘋果日報也給予肯定,願意刊載。

有些人或許不知道,我台大數學系肄業,只念了兩年,跟數學系同學一直都有聯繫。後來大二升大三,我才降轉台大外文系的,從外文系大二念起。

博愛座的語言學

曾泰元╱東吳大學英文系副教授、復旦大學外文學院訪問學者


台灣大眾運輸工具的博愛座,本來似乎是我們引以為傲的亮點,因為即使車廂再擠,博愛座也會空下來,以留給有需要的人,是一種國人素質的展現。

然而,近年來博愛座卻糾紛頻傳,成了道德綁架的藉口,以及言語衝突和精神霸凌的導火線。有人認為博愛座的設置不合理,甚至呼籲博愛座應該廢除,因為所有的座位理當都是博愛座。我是個語言研究者,從語言切入,以不同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

有需要者優先使用
什麼是博愛?根據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所載,博愛就是「平等遍及眾人的愛心」。質言之,博愛就是不只愛自己,不只愛家人親友,還要走出熟識的小圈圈,去廣愛外面的世人。

什麼是博愛座?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同樣有載,言其乃「設置於公共汽車車門附近,供老弱婦孺及殘障者優先乘坐的座位」。這個定義大體合理,不過可能文字擬的早,久未修訂更新,只考慮公車而沒考慮捷運和其他的大眾運輸工具,優先乘坐的對象也有更細緻的空間。

博愛座的設置可能源自歐美,我們不妨看看源頭。記得 25 年前我在美國攻讀博士時,美國的公車、地鐵車廂內總設有 priority seating(優先座,英文為不可數名詞,可數名詞作 priority seat),性質就像我們的博愛座。兩相比較,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的定義點出了一個關鍵詞,那就是「優先」(priority),而不是「只有」。也就是說,有需要的人優先使用,若無,則一般人使用也無妨。

優先座(priority seating)在某些英語系國家又稱禮貌座(courtesy seating)。禮貌座,顧名思義,就是出於禮貌,基於好意,體貼他人,提供給需要特別幫助者的座位。

「博愛」是個崇高的理想,理想我們只能力求企及,不該成為道德壓迫的藉口。「禮貌」則是個人的修養,修養我們反求諸己,不應藉此指責他人。而「優先」或許就是我們博愛座可操作的遊戲規則,是大家都要遵守的準繩。

不該神聖不可侵犯
人人都要有博愛的胸懷,並不是部分人才該博愛,其他人就不必博愛。人人都該有禮貌,但不應別人才該有禮貌,自己不禮貌卻無所謂。

坐在非博愛座的乘客如果看到有需要的人,一樣應該發揮博愛的精神,主動讓座才是。博愛座也不該神聖不可侵犯,搞得常人都不敢坐,想休息一下歇歇腿都要忍受旁人異樣的眼光,如坐針氈,甚至事後在網上被霸凌。博愛座只要回到它「優先」的本質,一般人也能坐,碰到有需要的人,再禮貌讓座即可。

每次博愛座的事件,都能讓我們反思,或許透過更多的討論與實踐,慢慢求取共識與默契,方能可長可久。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