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ly 09, 2016

千里迢迢 只為邯鄲學步

今天《旺報》繼續刊登了我的【神州壯遊】系列隨筆,這回講的是山西臨汾與河北邯鄲,題為〈千里迢迢 只為邯鄲學步〉,以下為見報全文:

千里迢迢 只為邯鄲學步

 邯鄲學步橋(曾泰元 攝)

告別了萬馬奔騰的壺口瀑布,所受的震撼在心中迴盪,久久不歇。帶著終須一別的不捨,我從陝西跨越黃河到了山西,準備先在晉南的臨汾稍作停留,接著再挺進河北,前往戰國時趙國的都城邯鄲,去實地體驗「邯鄲學步」的精妙。

汽車依舊蜿蜒迂曲於黃土高原之上,在塵土飛揚中吃力地跨越了呂梁山,來到黃河支流汾河上的堯都臨汾。堯舜為古史傳說中「垂衣裳而天下治」的聖明君主,堯舜傳賢不傳子的禪讓制度千古傳誦,成語「堯天舜日」更是用來比喻理想中的太平盛世。堯都平陽,作為堂堂帝堯之都的平陽,就是現在的臨汾。

堯都臨汾帝氣隱約

到了臨汾,日已偏西,斜陽灑落,秋風徐徐,古詩〈南風歌〉突然浮現腦海:「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煦日和風有如堯舜,百姓祈盼帝王廣被恩澤,豐厚家財,堯都臨汾果然帝氣隱約。

我把握日落前寶貴的時間,趕緊到堯廟去感受這位上古賢君的氣場。堯廟位於臨汾城南,為後人祭祀唐堯所建之壇廟建築,始於西晉,唐遷至今址,經歷代的修葺擴建,現存建築乃清代遺物。堯廟規模宏偉,布局疏朗,有宮殿遺風,我迎著夕陽漫步其間,拂面清風宛如帝堯的恩澤,每一陣都是聖王對黎民的體恤之情。

多年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曾經對臨汾做過專題報導,講的不是它綿遠悠長的文化與歷史,而是它嚴重的空氣汙染。當年稍早,臨汾被評為全球汙染最嚴重的城市,報導分析,黃土高原的黃土、近郊的煤鐵產業、以及周遭的高汙染工業,都是可能的罪魁禍首。奇妙的是,我到訪當天卻看到了乾淨的藍天,晚上也見著了皎潔的明月,不知是我碰巧運氣好,還是汙染已經有了明顯的改善?

交通打結跋山涉水

隔天一早,我在晨光中揮別了山西臨汾,目標河北邯鄲。臨汾到邯鄲其實並不算太遠,約莫是台北到高雄的距離,不過由於客車還在黃土高原上,走的又是比高速公路次一級的國道,在晉南過了長治之後還要穿越太行山,爬坡和彎路明顯影響了車行速度,有時還遇上了修路、車禍,更是雪上加霜。

爬過太行山進入河北涉縣不久,就發現對向車道的卡車輛輛相連,車陣巨龍綿延數十里,交通堵死動彈不得。這些龐然大物占據了三分之二的路面,有些不守法的司機還逆向侵入了我們這個方向的車道,逼得往邯鄲的兩線只剩外側的一線和狹窄的路肩,直到往下過了武安才稍有緩解。

武安再往東不遠就是邯鄲,這趟臨汾到邯鄲的車坐了我漫長的九個半小時,抵達時已是華燈初上,旅途備極艱辛。正值下班晚高峰,市中心主幹道的人民路又在挖馬路,交通大打結,喇叭震天響,我這趟「邯鄲學步」行,可真是跋山涉水,費盡了千辛萬苦。

邯鄲是成語典故之鄉,漫步在邯鄲街頭,成語典故隨處可見。專家統計,與邯鄲有關的成語典故多達一千餘條,諸如「邯鄲學步」、「黃粱一夢」、「完璧歸趙」、「負荊請罪」、「圍魏救趙」、「價值連城」、「毛遂自薦」、「紙上談兵」、「奇貨可居」、「南轅北轍」等,不勝枚舉。

成語典故歷歷在目

到了成語之鄉,當然要循著成語遊邯鄲,我的第一目標是邯鄲學步。我找到了老城區的學步橋,據說就是邯鄲學步的發生地。相傳在戰國時期,趙國的都城邯鄲以其人走姿優美而著稱,有個燕國壽陵的少年遠道而來,專程學步,結果不但沒學會,就連自己原先的走法也都忘了,只好爬著回去。

我在學步橋前駐足觀察,想要體會邯鄲人走路的奧祕,卻發現邯鄲人騎車的多走路的少,即使有人走路,姿態也並無不同。古邯鄲人走路究竟是何模樣?耐人尋味。

我也到了附近的回車巷,在巷裡遙想廉頗、藺相如的將相和。秦王欲以十五座城池詐換趙國獲得的楚國和氏璧,趙王派藺相如前往,終得完璧歸趙。秦王因完璧歸趙一事惱羞成怒,對趙動武後設宴於澠池,藺相如隨趙王前往,秦王令趙王鼓瑟以辱之,反被藺相如所辱。

藺相如因澠池之功而官拜上卿,廉頗不平,揚言欲於會面時相辱,藺相如以國事為重,數次在此巷回車避讓。廉頗知道後十分悔恨,遂負荊請罪,二人不計私怨,顧全大局,流傳千古。

我也搭車到城北黃粱夢鎮的呂仙祠,祠裡的盧生殿有個盧生石雕睡像,一手托腮一手置於胯上,枕著頭側臥而眠,正在做他的黃粱美夢,此乃傳說「黃粱夢」的發生地。

邯鄲古城就此別過

古時有位盧生,在邯鄲的旅店遇見了道士呂翁,盧生自嘆窮困,道士便借他青瓷枕,要他枕著睡覺。盧生夢見官至宰相,兒孫滿堂,享盡榮華富貴,但醒來卻一切如故,連店主為他蒸的黃粱米都還沒熟。黃粱美夢最終落得一場空,成為好打如意算盤者的警世寓言。

這座三千年的邯鄲古城無一處不是典故,無一處沒有成語,那永遠道不盡的故事,豈是一個旅人所能領略一二?蜻蜓點水遺憾難免,邯鄲就此別過。

(曾泰元/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