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ly 29, 2016

『識於網絡,親過同胞』 ——悼陸谷孫老師

7 28 日,中國當代英語大師陸谷孫病逝,消息迅速傳開,大陸各界同表哀悼,新聞佔據了各大媒體的重要版面。上海發行量最大的《新民晚報》當晚與我聯繫,希望我能寫一篇懷念陸老師的文章,我連夜趕工,隔天一早再修改潤飾,下午刊出,題為〈『識於網絡,親過同胞』——悼陸谷孫老師〉。


『識於網絡,親過同胞』
——悼陸谷孫老師

曾泰元

陸谷孫老師驟逝,適逢唐山大地震 40 周年,悲劇性的巧合,如強震般撼動了社會各界。

陸老師謝世的前一天傍晚,我在台北收到了《中華漢英大詞典》執行主編萬江波的電郵,說陸老師病重住院,昏迷不醒,時間可能所剩無幾,如果我人在上海,最好能抽空前去探視。她補充說,陸老師的愛徒高永偉日夜守候,病情他最清楚。

我震驚,木然,無語。呆坐了半晌,回過神來,馬上跑到廚房,告訴正在炒菜的太太。太太是上海人,也跟我去拜訪過陸老師幾次,對他景仰有加,岳父更是陸老師的粉絲。

我恨不得立刻飛到上海,可是台北這邊有事走不開,心裡也焦急萬分。

我給高永偉打電話,才知道大致的經過。幾天前的深夜,陸老師打電話問學生電腦,講著講著,學生驚覺情況不對,趕緊打 120 叫救護車送醫院。前兩年陸老師輕微腦梗,發現得早,後來康復出院。這次一樣的問題,卻是大面積的嚴重腦梗,進醫院前就已陷入重度昏迷,急救幾天毫無起色,名醫會診想盡各種辦法,還是束手無策。高永偉說,醫生用「回天乏術」來形容陸老師,情況很不樂觀,隨時都有可能會走。

我的心情無比沉重。掛電話前,我拜託高永偉幫我在陸老師的耳邊傳個話,說我 8 月中到上海就去看他,要他等等我。前些日子我有篇文章提到了陸老師,以及他正傾全力主編的《中華漢英大詞典》,我也麻煩萬江波,請她把文章轉到陸老的微信。

我天真地以為,在陸老師耳畔傳話,用微信給陸老轉文章,就會有奇蹟出現。我是天真了,奇蹟,終究沒有發生。

我由《英漢大詞典》而知道陸老師,後來因自己的詞典學專業而更加認識這位泰山北斗。

我對陸老師仰慕甚久,卻總是緣慳一面。我第一次與他接觸,通過的不是書信電郵,也不是電話面見,而是微博新媒體。

幾年前我開通了微博,不久就發現,我的大師偶像以「陸老神仙」為名活躍網上,馬上關注,經常留言,跟他交流英文與翻譯的問題。來年暑假,我在老友高永偉的引見之下,才第一次在復旦宿舍見到他本人。

本以為陸老師不苟言笑,出來應門的他卻笑容燦爛。我見到陸老師的感覺非常奇特,既生又熟,第一次見面卻又彷彿認識很久,讓我一開始不知如何拿捏分寸。還好陸老師好客體貼又毫無架子,才能敞開我的心胸與他開懷暢談。

我們相談甚歡,欲罷不能,然而他另有他事。臨別前,陸老師送了我一本他的《英漢大詞典》第二版,並在扉頁上寫下「識於網絡,親過同胞」八個大字。識於網絡,所言極是,我和陸老師本是微博網友。親過同胞,這四個字真切地總結了我倆的關係。一老一少分隔兩岸,卻又因著學術專業與默契投緣,是同胞更親過同胞。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然而親見陸老師與之一席談,才發現典型不一定要到夙昔去尋,他可能就近在眼前。

後來我每年暑假偕內人回滬,都會到陸老師的宿舍拜訪。他前一次輕微腦梗,大病初癒後返家休養,開門時緊緊握著我的手,笑容燦爛地親切問候。他身體還在調養,卻依舊為了出版在即的《中華漢英大詞典》而孜孜矻矻埋首工作。

去年詞典上冊出版,在上海書展舉行了隆重的發佈會,我作為主審台灣詞條的特約編輯也受邀參加,陸老師看到我在台下,還特別向我點名致意。那時陸老師在台上幽默風趣,調侃自己的身體是「亞健康」,要出版社今年別再找他去了。結束後我上前致意,在他離場前的空當跟他聊了幾句,希望他保重身體,待我今年暑假到了上海再登門拜訪,想不到他在台上的玩笑話一語成讖,那次竟是我見到他的最後一面。

識於網絡,親過同胞。陸老師對我這個台灣小輩愛護有加,我在海峽此岸的台北,向陸谷孫先生致上無限的追思與深切的哀悼。

(作者為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林語堂故居執行長)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