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y 16, 2016

牛津收錄的 2 個台灣詞彙

今天《蘋果日報》網站刊登了一篇我的投書,題為〈牛津收錄的 2 個台灣詞彙〉,以下為全文:


牛津收錄的 2 個台灣詞彙

曾泰元(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林語堂故居執行長)

周末外電報導,地位至尊崇隆、被視為英文詞彙聖經的《牛津英語詞典》(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簡稱 OED),3 月下旬公布了今年第一季的 500 個新詞,其中有 13 個來自香港英語,19 個來自新加坡英語,比例之高,前所未見。

事實上這是條 2 個月前的「舊聞」,我 3 月下旬在第一時間就掌握到了。消息沈寂了這麼久,西方媒體突然加以報導,原因讓我深感納悶。這份新詞列表在星港兩地引發社會熱議,部分內容雖有其斟酌商榷的空間,然星港詞彙能獲牛津採認,對當地人來講總是件光榮美事。

香港、新加坡都是國際性的大都會,亦皆有其深厚的英語根基,當地語言與英語融合已久,其本土詞彙被英文所吸收,我們可以充分理解。那台灣呢?

我研究英語詞彙多年,OED 更是我重要的語料庫,台灣詞彙獲牛津採認的,目前看來只有 2 個,一個是 goji(枸杞,全稱為 goji berry「枸杞果」),另一個是 nunchuck(雙截棍)。

OED 清楚記載,goji 源自中文,2002 年首度現身英文文獻,2010 年才為詞典所收。OED 更進一步闡述,說西方市場的枸杞是先從台灣引進的,而且 goji 這個詞的形式可能源自台灣不規範的拼寫,詞典因而推論,枸杞的英文 goji 可能來自台灣(The form of the English word may originate from an irregular transliteration used in Taiwan, from where the berries were first introduced to Western markets)。

雙截棍的英文是 nunchuck1969 年首度見諸英文文獻,但直至 2003 年始收錄於 OED 之中。OED 指出,雙截棍的全稱 nunchaku 來自沖繩日語,最終可能來自台語(probably from Taiwanese),反映的是「兩截棍」的台語發音。牛津的這個論點,也得到了《蘭登書屋韋氏足本詞典》(Random House Webster's Unabridged Dictionary)與《美國傳統英語詞典》(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兩部美國大型權威詞典的背書。

另一個跟台灣有關、為 OED 所收的詞彙是 Taiwan macaque(台灣彌猴),然而純就語言而論,此物種雖為台灣所特有,名稱卻不能算是來自台灣的詞彙。

英文裡來自中文的詞彙本來就不多,約在數百個之譜,能跟台灣扯上關係的,更是少之又少。OED 收錄了 goji(枸杞)和 nunchuck(雙截棍),並說這兩個詞彙可能來自台灣,值得我們記上一筆。

英文的詞彙海納百川,兼容並蓄,下一個獲選進入 OED 的台灣詞彙會是哪一個?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