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08, 2016

婦女節的語源學

今天台灣《蘋果日報》網站刊登了一篇我的專文,題為〈婦女節的語源學〉,以下為拙文全文:


婦女節的語源學

曾泰元(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林語堂故居執行長)

3 8 日婦女節又到了。現在許多節日只紀念不放假,大家都已無感。我研究語言,謹以說文解字,追本溯源,向廣大的婦女朋友致敬。

「婦女」古稱「婦」,後來可能是因為語音演變,同音字變多,所以加個「女」字,以並列的方式構成雙音節,藉此降低詞語混淆的可能性。「婦」字為會意字,描述了女子手持掃帚的概念,原指已嫁作人婦、持家灑掃的女子。「女」字則為象形字,描繪的是女子柔媚婉弱的身態。這些字源線索現在看來封建,不合時宜,卻是揭露歷史的語言化石。

英文的「婦女」是 woman,中文也可譯為「女人;女子」。woman 源自古英語,當時常拼成 wifman,為 wif(女人)和 man(人)所構成的複合詞。wif 的本義為「女人」,為現代英語 wife(妻子)的前身,而 man 本義為「人」,兩性皆可,後來才狹義化,特指「男人」。

woman 的古字 wifman 本指「女人的人」,也就是名媛淑女(lady)的「侍女」。後來語義演變,wif 由「女人」轉指「妻子」,拼法最後變成 wife,而 wifman 由「侍女」轉指「女人」,拼法最後定為 woman

woman(婦女)語義接近的,還有兩個常用詞,一個是上述的 lady(女士),一個是 female(女性)。

lady(女士)有貴族氣,表系出名門、地位較高、有氣質有家教的名媛淑女。追本溯源,lady 源自古英語,最初為「麵包揉製者」之意,能製作家庭主食,是古英語時代女性權力與地位的象徵。

female(女性)是個比較科學的字眼,最終來自拉丁文,跟 male(男性)無關。female feminine(女性的)系出同源,源頭是拉丁文的 femina(婦女),再追根究柢,則是「餵奶者」之意。

史海沉鉤,真相可貴。婦女節,說文解字,追本溯源,獻給所有的婦女同胞。

(本文稍後也轉載於新浪新聞中央日報網路報大成報PCHome新聞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