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October 22, 2015

從京華夢到台北情

今天《旺報》刊登了一篇我的〈從京華夢到台北情〉,以下為見報全文。


從京華夢到台北情

2015 10 月是林語堂先生 120 歲的誕辰月,10 月初東吳大學與林語堂故居合作,舉辦了一場名為「京華夢,語堂情──復古摩登饗宴」的紀念活動, 出席者均變身為民國初年的裝扮,向大師輩出的遙遠年代致敬。我有機會身著長袍,戴上復古的圓眼鏡,在紀念會上朗誦一段林語堂的中英文著作,也滿足了我多年以來的夢想。

1966 年,林語堂夫婦決定返國至台北定居。在陽明山半山腰的仰德大道上,林語堂先生親自設計了一幢藍白相間的西班牙式建築,由著名的建築師王大閎監造。

在西方奔波多年的林語堂,自此在這山居宅邸得以安穩度日,走過了人生中最後 10 年的垂暮歲月。

1985 年,林語堂夫人廖翠鳳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她把陽明山上的宅院和林語堂生前的藏書作品和部分手稿等捐贈給台北市政府,同年成立了林語堂先生紀念圖書館。1999 年,林語堂先生紀念圖書館修繕一新,並改稱林語堂故居。

每當有國內外的親友學者來訪,我一定會邀請他們去林語堂故居遊覽。去年秋天,恰逢與張愛玲齊名的女作家蘇青之外甥黃衍自澳洲來台開會講學,我帶他來此一遊,看得老先生興致盎然,流連忘返,直呼這是台北最值得遊覽之地。

在這裡,你可以自由地在廳室和庭院間穿梭徘徊,真實地感受到大師曾經生活過的氣息。昔日的客廳現在改為餐廳。坐在陽台的籐椅上,看著林語堂曾看過無數次的風景,淡水河、台北盆地盡收眼底,夕陽就一點一滴地下到山的另一頭。

林語堂故居除了每年固定舉辦的林語堂文學獎之外,還會邀請美食家或昆曲藝術人作客春天潤餅節。台灣的潤餅就是林語堂家鄉閩南一帶的薄餅,在品嘗美食中思念大師,想來也是林語堂所喜歡的。故居還出版了《林語堂生平小傳》,也製作了《語堂‧走過人間》的林語堂紀錄片,片中收錄了大量家屬親友的珍貴影像和林語堂研究學者的相關訪談。

拍攝過程中,林家三女林相如女士還特地自美返台,回到陽明山麓的故居,漫談昔日的悲喜。我們每年耶誕節都會收到林相如女士寄自美國的賀卡,去年高齡 84 歲的她,還特地親手製作了一張貼滿中國風景及小籠包的聖誕卡,讓我們倍受感動。

今年是林語堂 120 歲的誕辰,林語堂的人生哲學越陳越香,思想態度越辯越明,可謂典範長存。作為林語堂故居的執行長,我希望能充分利用故居所珍藏的大量手稿和資料,讓有興趣的兩岸學者能夠到故居來做第一手的學術研究,以開發這可能充滿驚喜的寶庫。

(曾泰元/林語堂故居執行長、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