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October 10, 2015

典範長存──寫在林語堂120歲誕辰


今天《蘋果日報》的網站刊登了一篇我的專文,題為〈典範長存──寫在林語堂120歲誕辰〉,以下為見報全文。


典範長存──寫在林語堂 120 歲誕辰

曾泰元(林語堂故居執行長、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

今天 10 月 10 日,不只是中華民國的國慶日,更是「幽默大師」林語堂 120 歲的誕辰。

諾貝爾文學獎公布,得獎者亞歷塞維奇是白俄羅斯的記者作家。大家或許有所不知,離我們又遠又近的林語堂,曾經兩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

說他遠,是因為他出生於 1895 年 10 月 10 日福建漳州的小山村,今天若還健在的話,也有 120 歲高壽了。說他近,是因為跟大多數的台灣人一樣,他也講閩南語,他生命的最後 10 年就落腳台灣,住在風土民情接近故鄉的台北陽明山上。

林語堂生於甲午戰敗、馬關條約簽訂的那一年。同年,台灣割讓給日本,冥冥之中,他似乎就跟台灣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幼時家貧,但天資聰穎,努力向上,到廈門念小學、中學,赴上海聖約翰大學獲英文學士,再赴美國哈佛大學獲比較文學碩士,最後轉赴德國萊比錫大學取得語言學博士。林語堂學成歸國之初,先在北京大學等各大名校任教,後捨教職前往上海轉為作家,由學術圈的象牙塔進入寬廣的文字創作空間。他在十里洋場開闊了眼界也吸取了養分,進而造就了他這位名滿天下的幽默大師。

林語堂首次將英文的 humor 翻譯為「幽默」,極力提倡幽默文學,在文字裡告訴社會大眾,閒適不是罪過,生活需要放鬆,從而試圖解開中國人長久以來的枷鎖。他是國際上知名度最高的中國作家,許多作品以英文寫成,一生筆耕不輟。他著作等身,其中最為人所知的,當屬《京華煙雲》、《吾國與吾民》、以及《生活的藝術》。他在書中向西方讀者介紹了中國傳統文化,成為當時西方世界了解中國的主要窗口。

林語堂學富五車,多才多藝,成就遠遠不只於此。他也是語言學家,在上海出版了風行中國 20 年的《開明英文讀本》,在南京參與制訂了當時的國家標準「國語羅馬字」,晚年在台北潛心編纂《當代漢英詞典》,成了他的扛鼎之作。比較罕為人知的是,他還是個執著的發明家。他散盡家財瀕臨破產,終於在美國紐約發明了第一台簡易的中文打字機。

林語堂兩腳踏中西文化,自稱有著西洋人的頭腦與中國人的心靈。他一生最大的貢獻,公認是促進中西文化的交流。他用英文將中國的古典文學、傳統文化、生活理念介紹到西方,自始至終都不遺餘力。他一生沉浸於英文,卻不為西化之俘虜,反而重返中國文化,百年之後仍是我們的楷模。

如今在陽明山半山腰的仰德大道路邊,我們還能看到一幢藍瓦白牆的宅邸,那個林語堂曾經住過 10 年的家,現已化身林語堂故居,成為結合展示參觀、藝文講座、餐飲休憩的多元文化空間,完整呈現了林語堂的格調思想、發明創意、生活態度與文學成就。

哲人日以遠,典型在夙昔。今年的國慶日是林語堂 120 歲的誕辰,二甲子之後看來,林先生典範長存。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