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ly 11, 2015

一個台灣人的開封印象

今天,河南開封的《汴梁晚報》刊登了我的〈一個台灣人的開封印象〉,以下為見報全文:


一個台灣人的開封印象

曾泰元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一提到開封,不少台灣人或許也都跟我一樣,心中馬上就泛起了這首歌。40 年前,台灣演員儀銘主演的電視連續劇《包青天》紅極一時,蔣光超主唱的同名主題曲也成了經典,開封在我懵懂的兒時,就給了我一個清晰的文化想像。

事實上,包青天原名包拯,安徽合肥人,前半生多在家鄉任官,因為剛正不阿、執法如山,才被調到北宋的京城開封任開封府尹,成為小說、戲曲中的清官典型,流芳百世。

開封,也讓我想到了北宋畫家張擇端的傳世名作《清明上河圖》,我東吳大學的研究室就掛了一幅原尺寸的複製品。我每天抬頭看著牆上的這幅名畫,總想穿越時空回到千年前的汴梁,在夢幻的清明時節,搭船飽覽汴河兩岸的風俗民情,置身繁華熙攘的虹橋街市。開封,我人雖未到,心已至焉。

我在開封下榻的開封賓館位於市中心的鼓樓區,不遠是知名的古刹大相國寺,百米之遙就是鼓樓夜市,開封府、包公祠等主題景點也都在附近,只消一刻鐘的腳程即可輕鬆抵達,地點可謂得天獨厚。

我中學的史地課本曾經提過大相國寺,說是中國漢傳佛教的十大名寺之一。古刹盛時曾被譽為「金碧輝煌、雲霞失容」,《西遊記》和《水滸傳》也都對其有過生動的描述。不過明末毀於黃河氾濫,複經不同時期的動盪紛亂,重修後已非昔日之貌,香火也不如想像中鼎盛。當時的盛況,也只能遙想緬懷了。

開封府乃仿古而建,力圖重現當時北宋東京城的樣貌。磚紅色的城體莊嚴肅穆,府衙裡上演《包公斷案》,肅靜牌高立兩旁,虎頭鍘隨伺在側,草民喊冤包公升堂,倒是能吸睛聚眾,博君一樂。

包公祠位於開封府以西不遠,據包公湖一隅,是為了紀念包拯而建的旅遊景點。我在各殿走了一圈,累了就坐在包公湖畔休息冥想。包公以「正大光明」自我惕勵,不畏權勢為民除奸,值得當今的政治人物深思。

我對塔情有獨鍾,開封的繁塔和鐵塔一胖一瘦,各有風韻,都是有千年歷史的古物。繁塔在老城東南,造型奇特,大塔頂著一截小塔,塔身肥矮,樸拙可愛。繁塔外壁鑲滿了數不清的小佛像,形態各異,讓人看了出神,忘了時間。鐵塔則是開封的標誌,聳立於老城東北,塔身瘦高。雖名為鐵塔,卻是個琉璃磚塔,只因為琉璃磚為褐色,狀似鐵鑄,獨具一格。我迎著夕陽看著挺拔俊秀的鐵塔,厚重的鐵銹色散發出濃濃的古意,實在令人著迷。

繁塔旁有個禹王台,古稱吹台,春秋時的音樂家師曠在此建台吹律,故名。唐代詩人李白、杜甫等人,據說也曾到此吟詠詩句。信步一回,看到這些歷史名人,踏著他們的腳步,想著他們的事蹟,即使附庸風雅,也滿是文藝氣息。

夜幕低垂,我已是饑腸轆轆。我趕回賓館洗了把臉,就迅速殺到鼓樓夜市。由於城市管理的考慮,大陸的夜市普遍不多,開封的鼓樓夜市是少數中的珍品,聞名遐邇。還沒走幾步路,就看到前方燈火通明,再走幾步,就感受到了十足的鑊氣。夜市小吃一攤接一攤,來自四方的吃貨絡繹不絕,熱鬧非凡。美食當前,我眼花繚亂,不知從何下手。後來挑了灌湯包,上桌後眼觀口嘗,和小籠包果然一個樣,同是皮薄餡多,湯汁鮮燙。我一個人食量有限,再吃個炒涼粉,剩下的眾多美食,也只能動眼不動口了。

時間有限,匆匆開封行,就此別過。

作者係台灣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林語堂故居執行長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