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y 14, 2015

大詞典展文化力 兩岸新交流

今天《旺報》登了一篇我的隨筆,題為〈大詞典展文化力 兩岸新交流〉,講的是我四月初到上海做學術交流,與復旦大學傑出教授陸谷孫先生的互動。以下為見報全文:


大詞典展文化力 兩岸新交流

四月初,大陸的文化界紛紛聚焦上海,一場復旦大學低調召開的小型研討會,竟意外捲起了千堆雪。當時我正在北京大學講座,英語系主任高峰楓告知此事,並說他即將專程赴滬,參與這場《中華漢英大詞典》的研討會。

這部《詞典》,號稱將是世界最大的漢英詞典,收詞遠遠超過前人規模。雖然如此,主編若非陸谷孫教授,也斷然無法捲起這千堆雪。

陸谷孫已年逾七十五,在大陸的英語界備受尊崇,他在語言文學、中英翻譯的地位,或可與數十年前的林語堂或梁實秋相提並論。他目前年事已高,雖譽滿天下,但仍胸懷使命,深知現有的漢英詞典缺漏甚多,在中翻英時經常無法滿足各界需求,多年前便動心起念,逐步開始組織團隊,廣納賢才,打算編纂一部最大、最全的《中華漢英大詞典》。

去年春,編纂工作進入最後緊鑼密鼓的階段,他卻意外腦中風,還好即時送醫,撿回一命。大病初癒後返家休養,還是心繫詞典。當時我前往拜訪,看著他撐著虛弱的身子,每天孜孜矻矻,伏首案頭,給詞典定稿前的校樣逐頁審訂,糾錯補正,內心也著實欽佩又不捨。

這部詞典是一項重量級的語文工程,出版前舉辦研討會,旨在廣徵意見,勘誤指謬,求其盡善盡美。我北京行程結束之後,便動身前往上海參訪,到復旦大學講座,講畢即前往探望陸谷孫。

陸谷孫認為好詞典的第一要素是「查得率要高」,因此給這部《中華漢英大詞典》設定了一個單純的目標,努力讓它成為一個「上不封頂、下不保底、四周無牆」的漢英詞彙大寶庫,盡量滿足一般讀者對詞典最卑微的需求,讓他們想查什麼都能查得到。詞典因此俚俗兼顧、古今通收,普通詞彙、專業術語皆不偏廢,兩岸四地及海外的各式中文,也都盡量搜羅納入。


真是十年磨一劍,這部《中華漢英大詞典》上冊的試印本終於面世,我也獲贈一冊,並受陸谷孫之邀參與編纂,負責台灣詞條的增補審譯,要在暑假正式出版之前,給台灣特色的中文詞彙(如「白目」、「賭爛」、「插花」、「大拜拜」、「綁樁」、「凍蒜」等)定調英譯。

這種花錢耗時、回本困難的文化事業,在大陸有權威大師出面號召,躬親主事,有出版社願意不計成本,承接出版,我們在台灣看了,不免心生感慨。

基於種種現實的考量,這種看似無利可圖的大計畫,在台灣只會被視為錢坑,幾乎不可能出現。

台灣若有人跟我一樣,胸懷抱負,志有未伸,大概也只能搭搭大陸的順風車,對整個文化事業做出點貢獻。大詞典散發出的文化力感染了我,兩岸的交流,以另一種形式展開。

(曾泰元/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