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02, 2014

雞絲麵也沒雞絲


今天台灣的《聯合報》刊了一篇我的投書,題為〈雞絲麵也沒雞絲…還我新竹米粉〉,講的是這兩天因新制上路、新竹米粉被迫改為「新竹炊粉」的熱門話題。

雞絲麵也沒雞絲…還我新竹米粉

曾泰元/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新北市)

七月一日起,新的食品標示法規定,只有米含量百分之百的米粉才能稱作米粉,此舉引來正反雙方的熱議。

贊成者認為,這樣做能確保消費者的權益。業界傳統的作法涉及標示不實,有欺騙消費者之嫌。

反對者認為,「米粉」的稱呼由來已久,新竹的特產「新竹米粉」因政策改變而成為絕響,讓它的品牌價值化為烏有,百年的傳統產業可能因此一夕崩解。

多年前的松露巧克力事件喧騰一時,讓人記憶猶新。松露巧克力譯自英文的 chocolate truffle,因其外型成不規則的塊狀有如松露(又稱塊菌),因而得名。當時有消費者質疑,松露巧克力不含珍貴的松露「騙很大」,引來上層的介入關注,業者只得另做標示,言明「本產品不含松露成分」。

語言是約定俗成的產物,語言裡名實不副是個常態,例子俯拾皆是,古今中外皆然;原因可能是名留實變,可能是前人誤解,可能是語義演化,也可能是修辭比喻的手法。

黑板不黑,鉛筆不含鉛,雞絲麵裡沒有雞絲,鳳梨酥沒有鳳梨,再多個米粉不是純米做的,也沒有必要大驚小怪。

這些名稱都是長時間的積累沉澱而成,大家早習慣,無須因噎廢食,去更動產品的名稱。在延續傳統與維護消費者權益間,取得一個二者兼顧的平衡,就是在標示上加註,或在成分上做更詳細的說明。

昨天媒體報導,新竹米粉改名有轉圜機會。「新竹炊粉」可以休矣,還是回到「新竹米粉」吧。希望政府相關部門傾聽社會聲音,盡快改弦易轍。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