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y 31, 2014

粽子的英文


今天,《蘋果日報》刊登了一篇我的專文,題為〈粽子的英文〉,我的具體建議是,粽子的英文就用漢語拼音,直接音譯為 zongzi。以下為拙文全文:

粽子的英文

曾泰元(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林語堂故居執行長)

端午節將至,應景的粽子再度新聞的焦點。

長久以來,粽子的英文一直沒有個固定的說法,有人說 rice dumpling(米糰),有人仔細一點,稱之為 sticky rice dumpling(糯米糰),傳統的漢英詞典更只訴諸冗長的解釋。這些嘗試籠統含糊,有如隔靴搔癢,容易讓人搞不清所指為何,也都沒有受到權威英英詞典的認可。

端午節的代表性食品粽子,目前似乎只能在 2000 年澳洲出版的一本小型非主流的英文詞典找到。這本《葛羅里國際詞典》(Grolier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應是目前唯一一本收錄粽子的英英詞典,它把粽子翻成 Tsung Tzi rice dumpling,四個字作為詞典的詞目(headword)雖然偏長,詞目的拼音、詞條裡的標示和定義也都有些問題,不過這個譯自中文的英文詞彙音義兼顧(Tsung Tzi 為音,rice dumpling 為義),獲得英英詞典的肯定,還是令人欣喜。

這本唯一收錄「粽子」的英英詞典收詞量僅一萬左右,出版社是以編輯出版澳洲英文詞典《麥考瑞詞典》(Macquarie Dictionary)聞名的麥考瑞大學(Macquarie University)。但澳洲觀點在英美兩強的夾縫中只能算是邊緣,收詞量太小讓它更成為邊緣的邊緣,因此這本特別的英文詞典似乎一直罕為人知。

我肯定澳洲編者對英文在地化所做的努力,他們收錄了具有文化特色的地區性詞彙,這確實是全球英語(Global English)該走的路。然而若雞蛋裡挑骨頭,「粽子」這個詞條(entry)卻存在著明顯的問題。首先,詞目用的拼音 tsung tzi 有待商榷。此拼法看似傳統的威妥瑪拼音(Wade-Giles),但威妥瑪的「粽子」應作 tsung tzu。其次,四個字的 Tsung Tzi rice dumpling 太長。最好讓 tsung tzi「粽子」單獨作為詞目,把 rice dumpling「米糰」下挪至定義作為解釋,以凸顯 tsung tzi 的地位。再者,詞條的地域標籤 Taiwanese English「台灣英語」有誤。粽子不只台灣有,所有的華人世界都有,甚至許多東南亞國家也有,詞典如此標示誤導讀者,讓台灣霸佔了粽子的文化發言權,並不妥當。最後,詞條的定義有失偏頗。詞典認為,粽子是由糯米、豬肉、花生等製成,如此描述似乎僅限於台灣的北部粽,沒有考慮到其他常見的粽子類型。

另外,傳統的威妥瑪式拼音已經式微,新興的漢語拼音早已成為國際間通用的標準,因此「粽子」的音譯以漢語拼音的 zongzi 為宜。

事實上,世界最大最權威的《牛津英語詞典》(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已經將 jiaozi(餃子)、baozi(包子)、mantou(饅頭)納入,確立其在英文的法定地位。「粽子」當然可循前例,用主流的漢語拼音轉寫,精簡地音譯為 zongzi

端午節的英文是 Dragon Boat Festival(龍舟節),龍舟是 dragon boat,此二者進入英文已久,許多大型的英英詞典皆有收錄,唯獨重要的粽子還差臨門一腳。

我翻閱了一本美國新近出版的大型權威英文詞典,查到了 dragon fruit「火龍果」,詞典標註該英文名稱源自中文,令人驚喜。還記得這個原產於中南美洲的水果剛引進時,中文名稱還在「火龍果」與「紅龍果」之間擺盪,描述的就是它這種狀似龍麟、色近紅火的外觀。

如今原本權宜的翻譯 dragon fruit 竟被英文詞典所收,還反客為主,比美洲西班牙語的本名 pitahaya(或拼為 pitaya)來得更普遍更常用,究其原因,可能是我們的農業科技發達,栽培量大,影響力也跟著大了起來。

我想唯有加強自身的文化力,有能夠領導潮流的創新,做出讓世人刮目相看的成就,才能近者悅遠者來。

英文裡來自的中文詞彙不多,我們使力向英文推銷,也不見得就能收效。語言的輸出,有時候也能夠像 dragon fruit「火龍果」一樣,不費吹灰之力,便水到渠成。看看火龍果,我們歷史悠久的粽子,又何嘗沒有機會呢?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