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16, 2014

上海《新民晚報》再度刊登拙文


今天下午出刊的上海《新民晚報》再度刊登了拙文,題為〈牡丹觀來戀洛陽〉。此文乃摘編自我去年在《旺報》的一篇同名文章,距離我在《新民晚報》的處女作〈兩岸相見歡——親訪陸谷孫教授〉也有半年了。

牡丹觀來戀洛陽

曾泰元
 
在 2008 年的那次之前,我從未親眼見過牡丹。若說對牡丹有什麼印象,大概都是從照片、國畫中所得,鮮豔而繁複。有一次還曾夢到,驚醒過來才發現,自己的臉龐竟濕成一片……

洛陽牡丹的花期大約在 月,但 2008 年 月下旬我一早趕抵洛陽時,牡丹幾乎都被前一天的大雨給打落了,讓我好生失望。

朋友的爸爸帥氣好客,騎著他的大陽摩托車帶著我四處「找」牡丹,終於在洛河南岸、洛陽橋和牡丹橋之間的中國國花園,看到了相對集中、比較完整的各色牡丹。雖然許多鮮花已經換穿綠葉,尚未凋零者也嫵媚不再,然而第一次親眼看到這「宜乎眾」的富貴花,心中著實頗為震撼。我拼命照相,也不免偷偷地攀條「嗅」其榮,懷裡袖裡竟是馨香盈盈。

2008 年的那次牡丹行是我第三次到洛陽。第一次于 2007 年的秋初到訪,走了必看的龍門石窟、白馬寺、關林和周王城天子駕六博物館。第二次是 2007 年的年底,到白馬寺撞鐘跨年,祈福許願。第三次則是專程為了賞牡丹而去。

我那回去洛陽還特地備妥了《古詩十九首》,帶著這些東漢時期軼名的五言詩作,到當時的首都洛陽城大聲朗誦。東漢洛陽城的西緣,位於白馬寺以東約一公里處,遺址現為大片的農田,幾乎看不到什麼遺跡。我在參天蔽日的白楊樹下,面對著曾為京畿宮城的農田,就這樣一首首地朗誦:

洛中何鬱鬱,冠帶自相索。長衢羅夾巷,王侯多第宅……驅車上東門,遙望郭北墓。白楊何蕭蕭,松柏夾廣路…… 出郭門直視,但見丘與墳。古墓犁為田,松柏摧為薪……

訪畢辭洛陽。臨行前,朋友的媽媽還幫我準備了一大袋食物,讓我帶在路上吃,朋友的爸爸載我到洛陽二運客運總站,我下了摩托車,看他眼睛紅,淚兩行,問其所以,他說是沙眼,吹風就流淚。我上了往山西運城的長途大巴,發短信謝他,自己更是感動地淚眼婆娑,根本看不清手機的按鍵。

這幸福的一家洛陽人,可愛的奶奶,帥氣的爸爸,靦腆的媽媽,美麗的姑姑,都有著一顆熱情的心。我從洛陽帶走的是家人般的關懷與好朋友的盛情,而我的心,卻彷彿遺忘在洛陽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