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anuary 26, 2014

台灣的兩派牛肉麵


今天,廣東深圳的《晶報》刊了一篇我寫的專文,題為〈台灣的兩派牛肉麵〉,以下為見報全文:

台灣的兩派牛肉麵

曾泰元

牛肉麵是深具台灣特色的美食,料多實在,味美價廉,近悅遠來。不只本地人愛吃,許多來台的境外饕客也都趨之若鶩。

台灣牛肉麵的口味多樣,傳統上分為清燉與紅燒兩大派。清燉牛肉麵強調的是牛肉原味,口味看似清淡,吃起來卻鮮香甘醇。另一派紅燒牛肉麵又名川味牛肉麵,堪稱台灣牛肉麵的主流,重鹹重辣,醬油色的湯頭浮著紅色的辣油,總能讓人垂涎欲滴。

根據台灣飲食文化學者的考證,清燉牛肉麵源自清真牛肉麵館,與大陸的蘭州牛肉麵關係較近。主流的紅燒牛肉麵則可能是從成都小吃「小碗紅湯牛肉」加麵條發展而成,係高雄岡山空軍眷村(軍區大院)的四川人所發明。

不管清燉或紅燒,台灣牛肉麵的牛肉塊皆體大量多、滷透入味。至於牛肉的部位,油花適中的牛肋條與筋肉相連的牛腱肉均屬上選,因為這兩處不肥不柴,肉質軟嫩,又帶點迷人的嚼勁。

台北因其獨特的優勢,原本就有為數眾多的牛肉麵館,質與量均獨步全台。近年來市政府更努力行銷,把牛肉麵打造成台北的美食特色。對部分人士而言,台北的牛肉麵儼然成了一種信仰,成了他們到台北非吃不可的儀式。

某大報的美食記者曾經明查暗訪,寫了一篇台北牛肉麵的專題報導,圖文並茂地推薦了 20 家牛肉麵館,我當時還拿著報紙按圖索驥,逐一試吃寫下心得。我甚至特地繞了大半個台北,花了個把鐘頭的路程,就為了報上的那一碗誘人的牛肉麵。

我愛吃牛肉麵,不過吃來吃去,總又回到金山南路二段 31 巷那家吃了 20 多年的老字號「永康牛肉麵」。我有時候想吃館子,習慣性地就會到那裡點一碗小碗的紅燒牛肉麵,再點一小籠粉蒸肥腸。麵裡的帶筋牛肉有好幾大塊,燉得不柴不爛,入味生香。湯頭濃鮮鹹辣,還可免費加湯。粉蒸肥腸的籠底先鋪上一層地瓜,上層再蓋上豬腸和蒸肉粉。容器似深實淺,食物堆棧溢出,給人一種誘人的視覺效果。肥腸軟滑鮮嫩,是我吃過最好吃的粉蒸肥腸。

其他幾家我常去的牛肉麵館也各有特色。位於吳興街上、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邊上的「穆記小吃牛肉麵館」湯頭特好,據說是老闆加了 20 多種中藥材長時間熬製出來的獨門秘方,它的牛肉捲餅尤為一絕,吃過的人都讚不絕口。另一家我同樣喜愛的林東芳牛肉麵位於八德路二段,店面不僅其貌不揚,甚至寒磣到令人訝異,不過它的牛肉很有特色,用的是滷牛腱切片,筋肉交纏,軟硬適中,香味撲鼻,令人陶醉。

牛肉麵不僅是台灣人共同的美食記憶,更可說是台灣飲食文化的代表之一,到台灣有機會記得嘗嘗。

(作者為台灣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