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08, 2013

婦女節談英文的 woman

今天《中央日報》網路報刊登了一篇我的專文,題為〈婦女節談英文的 woman〉。這篇長文最早出現於 2002 年大塊出版社「網路與書」系列的《詞典的兩個世界》,結合了當時我為該科普書撰寫的兩篇相關文章,今天從檔案堆裡挖掘出來,再略加增修潤飾而成。









婦女節談英文的 woman

文/曾泰元(東吳大學英文系副教授)

今天是三八婦女節,台灣的職業婦女還得上班工作,但是大陸的職業婦女只上半天班,政府當局以實際的行動體貼婦女朋友的辛勞。

「婦女」古稱「婦」,可能是因為語音演變,漢語的同音字變多,不得不雙音節化,以避免彼此混淆的結果。從不同時期的中國古文字看來,「婦」字從女持帚,乃「已嫁人的女子持家灑掃」之謂。根據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婦」字本義為「服」,指其「服事於夫」。這些線索現在看來封建八股,充滿不合時宜的偏見,卻是不可多得的語言化石,讓我們得以一窺中文「婦女」一詞發展的簡史。

英文的「婦女」是 woman,我們不妨也來看看 woman 一詞的演變。

英語世界最大最權威的詞典是《牛津英語詞典》(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通稱為 OED)。它的一頁比 A4 的紙略大,每頁有密密麻麻的三大欄,詞目 (headword)、定義的字體大小才八級左右,佔最多篇幅的書證 (quotation) 更只有六級左右(一般電腦英打字體皆預設為 12 級)。在詞典資訊密度如此高的 OED 裡,woman 這個詞條 (entry) 竟然還佔了整整的三大頁半,若加上衍生詞則共長達五大頁半,鉅細靡遺地描述這個詞由公元 766 年最早的書證起,迄今共計 1200 多年,歷經古英語、中古英語、早期現代英語、直到現代英語所有詞形、語義的演化,以及為此演化佐證的豐富書證。透過閱讀這樣一本備受推崇、按歷史原則編纂的超大型詞典,我們可以瞭解一千多年來 woman 這個詞在語言上演化的軌跡,以及女性的角色與地位在英語裡的變遷。

OED 所記錄的 woman 除了現在的核心義「女人」、「女性」、「女子」、「婦女」、「婦人」之外,還包括了「執行某種任務、從事某種職業的女子(用於複合詞)」、「女性特質」、「女性的一面」、「老婆」、「情婦」、「女友」、「女傭」、「侍女」等引伸義。在外來語高達七成左右的英語詞彙中,woman 是少數的「純種」之一,是個古英語時代由 wif 和 man 構成的複合詞,當時常拼成 wifman(其他不同的拼法在此省略,下同):wif 本來是「女人」的意思,為現代英語 wife「妻子」的前身(現在的 old wives’ tale「老太婆的故事,亦即『無稽之談,迷信』」、midwife「助產士」都是古英語的「女人」wif 在現代英文裡留下的語言化石);而 man 原先只是「人」,兩性皆可,後來才狹義化為「男人」,廣義化為「人類」。wifman 的 f 在古英語(約 450-1100)晚期被後面的 同化,拼法變為 wimman,而後於中古英語(約 1100-1500)早期,受到了前面圓唇音 的影響而變成 或 o,發音和拼法在 wumman 與 womman 間擺動,兩個 再逐漸簡化為一個,而 woman 最後勝出,從 1400 年左右開始就成為標準了。

至於古英語已經有了表「女人」的 wif,為什麼還要造一個累贅、不合邏輯的「女人人」wifman?這個英語特有的表達方式,並不見於同語系的其他印歐語言(Indo-European languages),讓許多專家覺得費解。不過根據 OED 所提供的文獻我們可以確定,這個新造的 wifman 後來卻成功地取代了原有 wif 的地位,而 wif 的語意也逐漸由一般的「女人」轉為販賣商品、職業「卑微」、地位「低下」的「…婦,…女」。由 OED 的書證我們得知,之後 wif 的語義窄化,於 888 年起專指「妻子」,通行至今。

woman 由 wifman 而來,以前有人望文生義,誤以為 wifman 就是 wife-man「作妻子的人」,認為女人的價值依附在男人之上,覺得女人要有丈夫,人生才算完整。也曾經有人突發奇想,誤認為 woman 是由 womb-man「有子宮的人,會生孩子的人」而來,把女人的角色與懷孕生產、傳宗接代劃上等號。這些人所主張的「俗詞源」(folk etymology),禁不起語文學 (philology) 的檢視以及歷史語言學 (historical linguistics) 的分析,已經漸漸沒有人理會。另外,由於 woman 的語音與 woe-man「悲痛男人」類似,複數 women 的語音與 we men「我們男人」相近,所以 1617 世紀常常是文字遊戲的熱門題材。例如 OED 就記錄了一條 1653 年的書證,作者是既憤怒又無奈:Say of woman worst ye can. What prolongs their woe, but man?「你們儘管詆毀女人好了。除了男人,還有什麼東西延長她的悲痛?」;1601 年也出現了反省性別角色的 Women, what are they? We men, what are we?「女人,她們是什麼?我們男人,又是什麼?」。

根據 OED 所提供的書證,woman 以 wifman 的形式於公元 766 年古英語時期首次見諸書面,不過卻不是「女人」,而是「侍女」之意;「女人」這個意思要遲至 893 年才有文字紀錄,為非統稱的個別女性(或許可譯成「女子」)。我認為這兩條書證給了原先看似累贅、不合邏輯的「女人人」一個合理的解釋空間:wifman 的本義似乎應當是「女人的人」,也就是名媛淑女的「隨身僕人」,這才能與文獻紀錄的「侍女」呼應。woman 先表「侍女」後表「女人」的原因,我推測可能是當時已有表「女人」的 wif725 年首度見諸文獻),造一個語義相同的新詞動機過於薄弱;為了給名媛淑女的僕人一個專屬的稱呼,才會出現 wifman 這樣一個新的說法。wifman 和 wif 在語義上彼此競爭調整,100 多年後的 888 年,wif 的語義首先窄化,專指「妻子」,隨後於 893 年,表非統稱的 wifman「女子」才有了第一次的書面記載,所以 世紀結束前,現代英語裡 wife 和 woman 的語義分化就已經完成。而表統稱的 wifman(或許可譯成「女性、婦女」)這個意思更晚至 950 年才首度出現於文獻中。

長久以來,英語裡的 lady 和 woman 一直都有明顯的階級區隔,如 1847 年,討論文藝科學的英國學術雜誌 The Athenaeum《雅典娜神殿》就曾經出現過這樣一個句子:Defendant pleaded that the person described as a woman was in fact a lady.「被告辯稱,所描述的那個人事實上不是個女子 (woman),而是位女士 (lady)」。

這種情況與 man 和 gentleman 之間的語義劃分頗為類似:lady (gentleman) 表系出名門,地位較高、有氣質有家教的女士(先生),傳統上是個文雅客氣的用法;而 woman (man) 則指一般的女子(男子)。這樣的區隔其實是其來有自的。lady 跟 woman 一樣,也是個「純種」的古英語詞彙,原本也是個複合詞,也不見於同語系的其他印歐語言。lady 的本義為「麵包揉製者」(la-:「麵包」,與 loaf「長條麵包」同源;-dy:「揉製」,與 dough「生麵團」同源),原指相對於僕人的「女主人」(男主人 lord 的本意為「麵包守護者」),社會經濟地位高。至於「麵包揉製者」與社會經濟地位高的「女主人」有什麼關係,OED 的史料不足,編輯自己也承認無法自圓其說。woman 的本義是「女人的人」,原指依附在 lady 身上,為其服務的 lady’s maid「侍女」,社會經濟地位低,後來雖然語義轉變,用來通指一般的「女人」,不過這個歷史上「無產階級」的背景卻冥冥中影響了相關詞彙的發展。

lady 和 woman 都各自衍生出了不少複合詞,如由 lady 衍生出的 lady-love「心愛的女人」、lady’s maid「侍女」、lady’s-slipper「拖鞋蘭」等,由 woman 衍生出的 woman-chaser「向女性獻殷勤者」、women’s liberation「婦女解放(運動)」、women’s studies「婦女研究」等,樣本雖小,不過還具些許代表性,可以讓我們嗅出一絲「貴族 vs. 平民」的分野。此外,lady 和 woman 亦可當後位構詞成分,表「女…」之意,不過 -lady 的構詞能力卻遠不及 -woman:在現存常見的複合詞中,歷史最悠久的當屬 landlady「女房東;女地主;(客棧、酒店的)女店東」(為 landlord 的陰性形),本身也是個資產階級色彩濃厚的一個詞。-woman 則不然,衍生出了眾多表籍貫、職業等的相關詞彙,如 EnglishwomanFrenchwomansaleswomanbusinesswoman 等。另外,woman 亦可置於職業的名稱前當修飾語,表示「女…」之意,如 woman doctor, woman driver, woman teacher 等,而 lady 則較少這樣用,若出現 lady doctor 這樣的用法,女性一般會對此感到生氣(據我推測,原因可能來自於 lady 和 doctor 的地位不相稱:職業是平民所從事的,用一個貴族色彩的 lady 來修飾,會讓人覺得講者刻意施恩,自以為高人一等)。lady 和 woman 衍生詞數量上明顯「少 vs. 多」的分佈,可以說是 woman 平民色彩的體現,這個「少 vs. 多」的分佈也回過頭來深化了社會大眾對 woman 含意的認知定位。

woman 由「侍女」起家,進而發展出「女人」的意思,搶了原先 wif 的地盤,再由「女人」這個意思的基礎上,逐步衍生出「情婦」、「老婆」、「女性特質」、「女性的一面」、「清潔婦」等意思。比較有趣的是,woman 在 OED 裡還收錄有「亂搞女人」、「動物的雌配偶」、「硬幣的反面」等較特別的引伸義。「動物的雌配偶」首見於 1577 年,出現於「情婦」(14 世紀)、老婆 (1450) 之後,是個很自然的跨界挪用。「硬幣的反面」首見於 1785 年,指的是英國硬幣反面,頭帶盔、一手執盾、一手執三叉戟、象徵大英帝國的女性坐像「不列顛」(Britannia),這種換喻 (metonymy) 的修辭技巧也是一種常見的語義引伸。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亂搞女人」這個意思。此義首見於 1200 年的一本書 Vices and Virtues《惡與善》,想當然是被歸為「惡」的一種。這是 wifman 由「侍女」(766) 演變為「女人」(893 / 950),確立其核心義之後的第一個引伸義,時間上出現在其他的引伸義之前。這個意思在其形態上全部都是以複數出現,與表統稱、泛指的意涵相符。只不過為什麼在那個時間點上,在那個語義發展的過程中,會出現如此貶損女人的意思,目前由 OED 所提供的書證並無法而知。

OED 裡收了 100 多個 woman 這個名詞的複合詞以及固定組合,此外,還記錄了 woman 作為動詞用的幾個意思,其中包括「以 woman 來稱呼…」、「配置女性員工於…」、「使…與女性為伍」、「行為舉止像個女人」、「使…成為『女人』(也就是「不再是處女身」)」,還有貶抑女性的「使…像女人一樣柔弱順從」。在慣用語裡也出現了一些貶抑女性的痕跡,如 to make a woman of 本指「使…不再是處女身」,現在卻是「使…馴服」;而對應的 to make a man of 卻是「使…成為堂堂的男子漢」。這種男高女低、男尊女卑的刻板印象在 woman 這個詞及其複合詞、慣用語的發展上俯拾皆是,OED 的書證也都忠實地作了記錄。

相對的,1985 年 Pandora 出版社出版的 A Feminist Dictionary《女性主義詞典》(Kramarae 與 Treichler 合編),由女性主義的觀點出發,檢視了 OED 裡對女性有負面含意的書證,再大量採用不同女性作家、學者所寫的文章段落,提出女性主義者對於 woman 一詞的重新界定。例如其中的 Grace Shinell 就認為古英語 wifman 的 wif「女人」(該詞在 OED 裡的詞源為「來源不詳」)很有可能與古英語的動詞 wefan (「織布」,現代英語作 weave) 有關,是「織布者」的意思,似可反映出當時女性主要的社會角色。另外,該詞典所收錄的 Radical Feminists《激進女性主義者》(1972) 也給 real woman「真正的女人」下了如此既真實又反諷的定義:A “real woman” is, in the end, one who wants to please men.「『真正的女人』最終就是想要取悅男人的人」。

當然,OED 藉由 woman 所呈現出來的女性面向是父權社會下的產物:編輯幾乎全是男性,而作為定義、用法佐證的書證也大都出自男性作家之手,內容觀點當然是父權社會的縮影,而呈現出來的女性角色、經驗也多半在父權的夾縫中受到了扭曲。1995 年出版的 Empire of Words: The Reign of the OED《英語帝國:〈牛津英語詞典〉的王朝》延續了《女性主義詞典》的精神,提出了許多統計數據,對 OED 偏頗的編纂方針提出理性的批判與建言。

OED 第三版目前正在集合全世界的力量努力編輯中,但由於工程出奇地浩大,新版預計要遲至 2037 年才能問世。希望編輯能有所反思,讓我們屆時可以看到多元、客觀、全面的 woman 史。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