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17, 2012

媒體的英文與馬總統

(照片摘自網路)

專文/媒體的英文與馬總統

曾泰元(東吳大學英文系副教授)

原本以為馬英九總統的 bumbler 事件已經劃下了休止符,想不到昨天媒體報導,馬總統在接受美國的 CNBC 電視台專訪時又提到了 bumbler,讓人不禁回想起一個月前英國的《經濟學人》雜誌為文批馬,在台灣引起了意想不到的紛紛擾擾。

根據我的考證研究,這個英文的 bumbler 融合了亂七八糟、笨手笨腳、胡亂摸索、折騰搞砸等等的意象,描述的是一個人的所作所為像無頭蒼蠅一樣,混亂無序,欠缺章法,屢犯錯誤,經常一事無成。我覺得 bumbler 和「笨蛋」牛頭不對馬嘴,「笨拙」雖然近些但仍有點差距。我建議把 bumbler 翻成「瞎忙」,雖不全中,亦不遠矣。

語言的問題可大可小,台灣是個泛政治化的社會,語言問題的小辮子有時候會被政客揪著不放,擴大渲染成「了不得」的大事件。

殷鑑不遠。還記得三年前的此時,馬總統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的專訪,提到大陸方面對於兩岸統一的期待,端賴未來「數十年」(decades)的發展而定。《華爾街日報》將之刊為未來「十年」(decade),引發軒然大波,總統府澄清是該報記者之誤,馬總統講的是複數的 decades。當時民進黨立委蔡同榮還為此召開記者會,當起英老師,強調 decade 絕對沒有複數的用法,並批評馬英九英文有問題還硬拗撒謊。

我們翻開英語學習詞典的六大天王(牛津、朗文、柯林斯柯伯、劍橋、麥克米倫、梅里亞姆韋氏),除了牛津之外,另五本都明明白白給 decade 標上可數名詞的標記,並以摘自語料庫的例句為佐證。上網一搜,decades 複數的用法也無所不在。蔡立委的說法明顯站不住腳,而他竟有如此的勇氣大張旗鼓,這樣地信心滿滿,令人費解。

當然,直覺上或許有人會認為 in the next decades 有點怪,若能在 decades 前加一個 few 變成 in the next few decades,似乎就更順更清楚了。柯林斯柯伯的詞典光碟裡有個龐大的語料庫,光是 decade(s) 就收了 340 條例句!而其中有兩條 next few decades,卻查無 next decades。鍵入複數的 next decades,跳出的卻是 12 條單數 next decade 的例句。然而,我加了雙引號上英文的 Google 簡單一查,陽春版的 “in the next decades” 竟也有 658 萬筆資料!若以修正版的 “in the next few decades” 去查,則出現了 2600 萬筆資料(檢索日 2012/12/16),為陽春版的四倍之多。由此可證,“in the next decades”“in the next few decades” 兩者皆可,馬總統沒錯,但加了 few 的修正版看來更為常用。

中文是大家的母語,有時候我們對中文的掌握,都難免會因種種因素而有所偏頗失真,更何況是作為外文的英文。

在證據面前,我們都得虛心才是。《禮記‧學記》云:「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在這個網路、語料庫鋪天蓋地的時代,這古訓是否應改為:「聞然後知困,查然後知不足」?

(本文刊於 2012/12/17《中央日報》網路報)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