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September 12, 2012

反洗腦 香港自有正當性

反「洗腦」 香港自有正當性

【曾泰元】

2012-09-12 中國時報

近月來,香港反國教反洗腦的街頭運動急遽增溫,港人遊行示威,絕食抗議,一波波民意行動匯集驚人的能量。香港自由派的媒體反映了沸騰的民意,一面倒地支持反國教反洗腦的全民訴求,炮轟港府違反民意遂行北京意旨,一意孤行地向港人推行紅色的洗腦教育。

反洗腦是這一連串行動的核心訴求。有趣的是,「洗腦」的英文是 brainwashing 眾所周知,但根據《牛津英語詞典》所載,英文的 brainwashing 一詞卻是借用中文的「洗腦」加以翻譯而成。也就是說,在這個中英語言的轉換裡,不是中文跟英文借譯,而是英文向中文取經。在洗腦這個詞彙上,中文不是仰人鼻息的語言輸入者,反而是個展現影響力的語言輸出者。

古今中外或許不乏洗腦的前例,然而洗腦這個說法藉由英文的 brainwashing 走向世界,在世界各語言中遍地開花,其源頭卻是中文。中文不止給英文貢獻了「洗腦」一詞,還藉由英文之手,廣為許多其他的語言所接受,說來非常諷刺。

進一步深究,把中文的「洗腦」翻譯成 brainwashing 的第一人,咸信是韓戰時的美國記者兼情報員杭特(Edward Hunter)。韓戰於一九五○年六月開打,杭特在同年十月,就在當時美國的自由派反共政論及文化雜誌《新領導人》(The New Leader)上,為文提到了中共的洗腦,此乃英文 brainwashing 的濫觴。隔年一九五一年,杭特更把對中共情蒐的資料集結成書,出版了《紅色中國的洗腦》(Brain-washing in Red China),首度向世人揭露中共建政之初,系統性地在大陸各地向帝國主義反動派進行思想改造,強制灌輸他們共產主義的種種行徑。

追本溯源,一九四九年後的中共政權似乎是政治洗腦的始作俑者。《牛津英語詞典》基於這樣一個歷史政治的脈絡,在詳盡的定義裡還給 brainwashing 加了一條註解,說「洗腦被視為是某些極權國家(totalitarian states)對付異議分子(political dissidents)的手段」。香港是個自由繽紛的活力之城,是個北京政權的化外之地,怎堪被洗腦馴服?怎能讓自由褪色,繽紛不再?

大陸的媒體對於香港反國教反洗腦的訴求,隻字未提。擁有數億網民的大陸微博在此事件上雖仍嚴加管制,但許多有識之士仍找到網路的漏洞,對當局提出猛烈的批判,聲援香港。有些大陸網民把自己比喻為身處黑暗的「淪陷區」,認為多虧存在著自由的香港和台灣,才讓他們有了鮮明的對比,看到了仍在遠處的一絲光明與希望。

(作者為東吳大學英文系副教授)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