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February 21, 2012

從 ESPN 頻道的 Chink In The Armor 談起

近兩週來美國職籃 NBA 廣受關注,紐約尼克隊的華裔球員林書豪發光發熱,捲起了一陣強力旋風,橫掃美國、台灣、大陸。各界在一連串的訝異與驚嘆之後,卻也開始出現了些許不同的聲音,其中一個最引人矚目的,當屬美國運動專業頻道 ESPN 的 "中國佬" 風波。

ESPN 在林書豪表現欠佳、尼克隊連勝七場卻敗給黃蜂隊之後,用了 Chink In The Armor 這個新聞標題來描述他的表現,引發軒然大波。英文片語 chink in the / one's armor 指的是易受他人攻擊的 "弱點",原指盔甲 (armor) 上出現了裂縫 (chink)。但 chink 一詞若把頭字母大寫,Chink 則變成了 "中國佬",是個冒犯性十足、瞧不起人的貶義詞。一語雙關是新聞標題常見的作法,但 ESPN 卻踩了種族歧視的紅線。這個標題或能博得部分讀者會心的微笑,然卻不見容於族群平等、尊重多元文化的當代社會。林書豪以平常心看待此事,寬大為懷;ESPN 也迅速移除了不當的新聞標題,公開道歉,懲處相關人員。

雖然此事看似已經和平落幕,但是社會上部分的保守勢力仍然根深柢固,各種形式的沙文主義一有機會就蠢蠢欲動。今天 ESPN 的 Chink In The Armor 暫告一段落,說不定明天另一家媒體就換湯不換藥,用了 Chinaman's chance "中國佬的機會" 來貶抑華人,對我們調侃訕笑。這個美式英文的 Chinaman's chance,據說源自 19 世紀中葉美國加州的淘金熱,華人淘金者處境不利,機會渺茫,因而得名。如今淘金不再,但此俚語流傳至今,意為 "毫無機會"。各地華人多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力爭上游,努力開創一片天地,而誰也無法保證主流的英文媒體何時將會妒忌眼紅,潑你一盆冷水,輕率地丟給你一頂種族歧視的帽子,說你想要成功,連個 "中國佬的機會" 都沒有 (not a Chinaman's chance),比毫無機會還要沒有機會。

相形之下,過去數年來網路上廣為流傳、要大家拒用 Taiwanese 的文章,便顯得有點庸人自擾了。這個主張的大意是:英文裡 -ese 的這個後綴 (即俗稱的 "字尾") 帶貶義,Taiwanese、Chinese、Japanese 都具有歧視性的色彩,我們應該拒絕使用,改採自創的 Taiwaner 或 Taiwanan (模仿 New York / New Yorker、America / American)。這個謬論不斷地經由轉貼複製,以訛傳訛,讓一般大眾信以為真,經數年仍不衰。

英文詞彙裡的後綴 -ese 加在國家、城市名稱之後,表該地方的語言或住民,如 Taiwanese、Chinese、Japanese、Portuguese、Viennese、Milanese、Genevese,這種用法絲毫沒有歧視的含意。試想,維也納 (Vienna)、米蘭 (Milan)、日內瓦 (Geneva) 代表了歐洲的精緻文化,維也納人 (Viennese)、米蘭人 (Milanese)、日內瓦人 (Genevese) 這些以 -ese 結尾的詞有任何輕視的味道嗎?我查閱各大權威的英文詞典、用法指南,也都遍尋不著這些字眼有帶貶義、具冒犯色彩的描述。這個對 Taiwanese、Chinese 的質疑實屬空穴來風,是個偽議題,附和者無疑自尋煩惱,我建議這些熱心人士不如好好花些心思,扭轉一下英文裡面真正存在的歧視性字眼吧!

1 comment:

Lin said...

很專業的見解!借我貼在 Facebook上喔! 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