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27, 2011

南京,和闐,哈密瓜

週一抽空匆匆跑了一趟南京,搭滬寧高鐵當天來回。我也不想這麼趕的,可是近來忙於伏案審稿,不久又即將返台,再不去看看親人恩人,就來不及了。

首先當然是去探望岳父岳母。事實上他們也都到上海看過我們了,只不過還沒請他們好好吃頓飯,實在過意不去,於是這回便請他們到鬧區新街口的金陵飯店吃歐式自助餐。

吃完了飯,出了飯店,岳父母搭車回家,太太和她小妹攜手在新街口逛街,我則隻身趕去拜訪南京大學雙語詞典研究中心的張柏然教授。張老師在我訪問南大期間 (2007-2008) 幫了我許多忙,給了我很大的自由度,讓我度過了一段特別值得回味的時光。他愛喝白酒 (烈酒),於是我便送上了一瓶上好的金門高粱,在草場門外、龍江小區的公館聊聊近況,還意外獲贈他最新的大作。

我頂著烈日高溫,緊接著趕往鼓樓附近,探望我當時客居南京時的房東 "小姑"。小姑對我的照顧和關心如慈母般,讓我度過了人生重要的轉折。坐車到了鼓樓,我還兩手空空,只好在附近的街上東逛西逛,尋找合適的禮物。就在汗流浹背、快要放棄之際,看到了街角有一個頭戴白色小花帽的維吾爾大叔,站在黃澄澄的哈密瓜堆前,居孤獨之中卻仍笑容可掬。我走過了他,卻又被他的吸引力拉了回來,決定買他的哈密瓜。

"哈密瓜一斤多少錢?" 我問。
"XXX" 他回答道,帶著濃濃的口音。
"多少?" 我沒聽清楚,又問了一次。
"XXX" 還是那難以辨識的口音。
"給我挑兩個,要甜一點的哦!" 價錢我有聽沒有懂,買了就是,反正有電子秤。
他在哈密瓜堆裡邊挑瓜邊敲瓜,看來是在回應我的請求。
"你是哪裡來的?" 我猜是新疆,想確認一下。
"新疆" 他還是一樣的口音,不過因為符合我的期待,所以一下就聽懂了。
"新疆哪裡?" 新疆有台灣的 46 倍大,我去過好幾次,想知道得更詳細一點。
"○○" 一樣的口音,我還是聽不清楚。
"哪裡?" 我不死心再問一次。
"Hoten" 我豎起耳朵聽。
"和闐!" 我聽懂了,很興奮。"和闐我去過!"
"和闐玉,和闐玉很有名。" 維吾爾大叔為了確認我沒聽錯,給了我不同的語境。
"你到南京來賣哈密瓜啊,好遠啊!" 他笑笑,沒有回答。
我看他汗如雨下,接著又問:"南京好熱!和闐也很熱吧?"
"新疆不熱,這裡熱!" 他瞇著眼,把兩個哈密瓜放在電子秤上。
"一共是 38 塊 7 毛 4,7 毛 4 不要,38 塊。" 把零頭去掉,果然是作老闆的。
我沒有零錢,只好給了他一張百元大鈔。他左看右看,想確定是不是真鈔。
"是真的啦!" 我大笑三聲,跟他保證,讓他放心收下,找我錢。
"你是好人,錢不會是假的!" 他對我的肯定,讓我飄飄然。
"找你 52。" 他說。
"不對不對,是 62 啦!" 他的算數似乎不太好。想了幾秒鐘,同意找我 62。

我跟他道了謝,給他拍了張照。瓜甜不甜不知道,有沒有買貴也不知道。我只記得,在這樣一個炎熱的夏日午後,在古都南京的街角,我跟和闐的維吾爾老人買了兩個哈密瓜。他,汗如雨下。我,汗流浹背,街角,有著我爽朗的笑聲。

1 comment:

pE1sHan said...

可以想像得到老師當時跟哈密瓜先生對話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