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19, 2011

月娘?月郎?從月亮的性別談起

昨晚在夜空中驚見一輪明月,目光常不覺就往上凝視。這亙古至今相同的玉鉤團扇,卻總能夠觸動文人的詩興。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 唐‧李白〈把酒問月〉


時間單位 "月" 是 month,就是 "月亮" moon 後綴表抽象名詞的 th 變化而成 (如 bear→birth, heal→health),而 month 與 moon 最終則與 "測量" (measure) 有關,因為月亮的朔望圓缺,一直都是先民測量時間的主要依據。拉丁語表 "測量" 的字根是 mens (menstrual "月經的";commensurate "相稱的"),希臘語表 "測量" 的字根是 metr (diameter "直徑";symmetry "對稱"),也都與英語的 measure 有親屬關係,可為參考。

在中國文學裡,月亮總是被擬人化為女性,其陰柔的面向在詩文中不絕如縷。印歐語系的羅曼語族諸語言,如拉丁語、法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都賦予月亮語法上的陰性,感覺像是我們的 "月娘"。而相反地,日耳曼諸語言,如哥特語、瑞典語、德語、古英語,卻賦予月亮語法上的陽性,感覺就如把月亮稱之為 "月郎" 一樣。

語言學家一般都認為這種語法性別 (grammatical gender) 沒什麼道理可講,頂多只是跟詞彙的內部結構有關,然而我總認為這是治標不治本的說辭。倘使再仔細深究,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形式的展現,八成就傳承著千年前初民的世界觀呢。

這方面我沒有研究,舉頭望明月,低頭思語言罷了。

1 comment:

titi said...

我則是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米缸。。。哈哈哈哈。。。住在自由國度的代價就是吃得很糟糕,所以永遠處於飢餓狀態,米缸不想也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