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17, 2009

姑媽是甲子年生人 ── 從 decade(s) 的爭議談起

姑媽是甲子年生人。

What did you say? 莫名其妙,這是什麼菜中文!

如果你的反應跟我當初一樣,那不足為奇,因為我們大多數可能都沒聽過這種說法。不過根據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路版,檢索日 2009/12/17) 所載,"生人" 有 4 個定義:①活人。……②人民。……③不認識的人。……④生下來的時候或地方。如:「天津生人」、「甲子年生人」。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第 5 版 (2005) 也加以呼應,"生人" 意為:① (人) 出生:他 1949 年生人。②不認識的人 (跟 "熟人" 相對):孩子怕見生人。如果你還質疑詞典定義食古不化,信誓旦旦地辯稱這種用法現在不存在,不妨鍵入 "年生人",網路搜尋引擎立即跳出千萬筆的資料,做為活生生的佐證。

中文是大家的母語,顯然我們對此的掌握仍有所偏頗失真。

近日媒體大篇幅報導一個英文的爭議,甚至還演變成政治問題。馬英九總統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提到大陸方面對於兩岸統一的期待,端賴未來 "數十年" (decades) 的發展而定。《華爾街日報》將之刊為未來 "十年" (decade),引發國內的軒然大波,總統府澄清是該報記者之誤,馬英九講的乃是複數的 decades。立委蔡同榮召開記者會,當起英文老師,強調 decade 絕對沒有複數的用法,並批評馬英九英文有問題還硬拗撒謊……

我們翻開英語學習詞典的 6 大天王 (牛津、朗文、柯伯、劍橋、麥克米倫、韋氏,依第一版問世的先後排序),除了牛津之外,另 5 本都明明白白給 decade 這個詞標上可數名詞的標記,並以摘自語料庫的例句為佐證。上網一搜,decades 的用法也無所不在。蔡立委的說法明顯站不住腳,而他竟有如此的勇氣大張旗鼓,這樣地信心滿滿,令人費解。

馬英九的 in the next decades "未來數十年" 應該是站得住腳的,否則以《華爾街日報》這樣嚴謹有聲望的媒體,或不至於在審視過後還刊出錯誤的英文。若是報社覺得英文有問題而又必須原文重現的話,理當會在其後加個 sic "原文如此" 以撇清責任才是。

當然,許多人直覺上應該都會認為 in the next decades 有點怪,若能在 decades 前加一個 few 變成 in the next few decades,似乎更順更清楚。柯伯 (2006) 光碟裡有個龐大的語料庫,光是 decade(s) 就收了 340 條例句!而其中有 2 條 next few decades,卻查無 next decades。鍵入複數的 next decades,跳出的卻是 12 條單數 next decade 的例句。我加了雙引號上英文版的 Google 簡單一查,陽春版的 "in the next decades" 竟也有 136 萬筆資料!若以修正版的 "in the next few decades" 去查,則出現了 518 萬筆資料 (檢索日 2009/12/17),為陽春版的近 4 倍之多。由此可證,陽春版、修正版兩者皆可,但加了 few 的修正版看來似乎更為常用。

在證據面前,我們都得虛心才是。《禮記‧學記》云:「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在這個網路、語料庫鋪天蓋地的時代,這古訓是否應改為:「聞然後知困,查然後知不足」?

5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英美兩國政府官員(包括總統,首相),各大新聞媒體,使用next decades的例子屢見不鮮..原文請查閱

http://blog.udn.com/impishb/3594923

Unknown said...

媒體興風作浪,政客隨波逐流。
格調要透過事實的界定,拜讀後,獲益良多。
感謝!

Anonymous said...

受教了。感謝。
一個小建議,將這些文字投稿至媒體吧?

KAY said...

身處這光怪陸離的社會,常被"大張旗鼓表現自己沒念書的政客"搞的懷疑起自己的知識!
老師的這篇文字真希望每位台灣人都能嚼進去,是說外頭世界充斥著顛倒是非的政客和偏執到不問是非的人們,有時不是沒知識,而是自身的"信仰執著"驅使他們自欺欺人!!

中文程度 said...

「XX年生人」這例子用得不太適合
因為沒聽過的人應該不是「大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