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rch 07, 2018

廢注音,採拼音?

今天《自由時報》刊登了一篇我的投書,題為〈廢注音,採拼音?〉,意者請見全文:


廢注音,採拼音?

曾泰元

民進黨立委葉宜津把「廢注音,採拼音」當成參選台南市長的政見。她強調,注音符號只有台灣在用,國際上的中文教學都是用「羅馬拼音」,台灣現行的作法既增加學童負擔,又無法與國際接軌。

我的觀點與葉委員基本相同,也大體支持她的政見。只不過相較於採納「羅馬拼音」,廢除注音符號的想法更為激進,茲事體大,倘若來日果真成為政策,其引發的後座力不可小覷。

首先,有一點必須先請葉委員澄清一下,她所謂的「羅馬拼音」不知所指為何?是世界主流的漢語拼音?是曇花一現的通用拼音?是曾經輝煌過的威妥瑪拼音?還是其他的羅馬字系統?

事實上,羅馬拼音(romanization)是個統稱,指的是以拉丁字母(也稱羅馬字母)來轉寫其他文字。中文的羅馬拼音系統紛呈,從西方傳教士開始,在歷經數百年的競爭與演變之後,最終由漢語拼音勝出,這也是拼寫中文的國際標準,是目前國際社會的主流。在此之前,則有好長一段時間是威妥瑪拼音(Wade-Giles)的天下,而其他的羅馬拼音,譬如郵政式拼音、國語羅馬字、耶魯拼音、注音符號第二式、通用拼音等等,都在登場之後逐漸歸於平靜,成為歷史的一部分。

如果葉委員的羅馬拼音指的是漢語拼音的話,那麼這也是目前台灣的標準。二○○○年民進黨執政起,台灣官方的羅馬拼音採用時任中研院副研究員余伯泉研發的通用拼音,咸信此乃脫胎自中國的漢語拼音,在其基礎上略作調整修訂而成,目標在求異,以彰顯兩岸的不同。二○○八年國民黨執政起,不再使用通用拼音,改採漢語拼音,目標在求同,有其兩岸融合、與國際接軌的意圖。二一六年民進黨再度執政,這個拼音政策目前蕭規曹隨,將來的發展有待觀察,不過葉委員的政見,說不定也會對官方的態度產生指導作用。

目前台灣的漢語拼音多半用在地名、路名的音譯,而且只在部分縣市使用,對一般民眾的影響十分有限,如果葉委員的漢語拼音政策最終能徹底落實,統一目前全台的拼音亂象,實乃功德一件。然而注音符號則是數十年來台灣國民教育的根基,加以廢除將是全面性的超大挑戰,各方面的反彈肯定排山倒海。

不過好事是,葉委員是民進黨的知名政治人物,在採納漢語拼音時不怕被綠營「抹紅」,在廢除注音符號時又可「去藍」,與國民黨劃清界線,名正言順。前有賴清德院長在台南市長任內推動的「英文列第二官方語言」,現有台南市長參選人葉宜津委員的「廢注音,採拼音」,台南的勇氣與決心,值得大家肯定。

(作者為東吳大學英文系副教授、前系主任)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