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04, 2016

上海的春捲

今天《中國時報》的文學版面【人間副刊】登了一篇我的隨筆,題為〈上海的春捲〉,以下為見報全文:



上海的春捲

曾泰元

今年的春節我在上海過。

上海人過年嗜吃春捲。菜市場總有一攤專做春捲皮,現做現賣,從一大清早做到夜幕低垂,過年期間從不休息,因為一整年的生意大量集中在這幾天。

我不賴床,起得早,內人遣我去買春捲皮,以免去晚了大排長龍。我謹記叮嚀,七點不到就匆匆出門,三步併作兩步走。趕到攤位時,前面只有兩個人,我腳步放緩,鬆了一口氣。

店面侷促,沒有招牌,只見一塊簡陋的三合板,上面漆著手寫的「春捲皮」三個大紅字。一口直徑二尺的圓形平鍋矗立在門前,老闆娘手抓白色的軟彈麵糰,先在空中甩呀抖的,然後謹慎地在鐵鍋上拭成一個小圈,結束時手中的麵糰拉成水滴狀,另一端還頑固地黏著鐵鍋,難分難捨。

老闆從燙手的鍋面摳起薄如紙的春捲皮,移到一邊的電子秤上。老闆娘才拭好薄餅,下一秒老闆就熟練地摳起,一張一張地往上疊,直到我要的一斤。老闆捧起這疊春捲皮,平放在開口的塑膠袋裡,囑咐我要打開透氣,不可封死。

回到家,內人要我把握這黃金時刻,把春捲皮一張張地撕開來,以免冷了全黏成一團。春捲皮黏得緊,看似密不可分,然而總能峰迴路轉。我耐住性子,找到兩張之間的小空隙,緩慢而勻力地扯,難題一一破解,最後任務圓滿達成。

隔天,內人備妥了黃芽菜、豬肉絲、冬筍絲、香菇絲,先分別炒熟,混在一起再炒一次,放冷了之後作春捲餡。她拿出春捲皮,把適量的餡料擺在中間排成一字形,折起兩端,再將之捲起,沾水黏好,成為長約二、三寸的扁圓桶狀。夾餡、折邊、捲皮、沾水、黏合,這五道工序不斷反覆,才半個小時光景,內人就做好了幾十個春捲,層層堆疊,像座金字塔似的。

時間到了,內人開小火起油鍋炸春捲。在筷子不斷地翻攪下,一條條顏色金黃、香噴誘人的春捲就端上了餐桌。一口咬下,外酥內軟、熱騰可口,讓我直呼過癮。蘸點鎮江醋,在微酸之中更覺清爽解膩。

我想到了台灣的潤餅。自包自食,豐儉由人,無須油炸。更大的餅皮,更多樣的餡料,更自由的搭配,更古老的歷史。清明時節,家族團聚,一條潤餅捲,串起許多情。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