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ugust 08, 2015

從開封到洛陽


我匆匆結束了開封的行程,背著沉重的行囊,攔了輛出租車去汽車站。司機知道我正打算去洛陽,從後視鏡側眼看著我,懇切地告訴我洛陽沒什麼好玩的,要我認真考慮在開封多待一天。到了洛陽,賓館前台知道我剛從開封來,告訴我洛陽比開封好,城市乾淨、市民素質高。我一個來自台灣的旁觀者,聽著這汴、洛兩座城市百姓的說辭,心想,這莫非是兩大古都之間的瑜亮情結?

「中國牡丹之都」的稱號幾年前授予了山東菏澤,然而「洛陽牡丹甲天下」,這句話自古以來就深植人心,我心亦然。但那次的中原之旅正值初秋,洛陽的牡丹季早已過去,無花可賞。除了牡丹,洛陽還有什麼?

洛陽城區似乎不大,最熱鬧的中州中路是條綠樹夾蔭的通衢大道,散發出閒適靜謐的韻味。洛陽的幾條路名透露出深厚的歷史積澱:王城大道,讓人想到東周王城;定鼎路,點出了周公定鼎於洛陽的故事;九都路,概括了這九朝古都的建都史;金谷園路,透露出這裡曾是西晉富豪石崇的金穀園舊址;唐宮中路,記錄了唐朝女皇武則天如日中天、定都洛陽的不可一世。

白馬寺號稱中國第一古剎,是佛教傳入中國後第一所寺廟,距今已有 1900 多年的歷史,然而歷經時代動盪,幾度興廢,早已今非昔貌,當時的榮景,只能從想像中去追尋。

龍門石窟為中國三大石窟之一,伊河西岸的石窟密密麻麻,宛如蜂窩,標誌性的奉先寺盧舍那大佛有 17.14 米,為三大石窟之最,雄踞在伊河河畔,俯瞰這潺潺河水。我熱愛書法,龍門石窟的魏碑堪稱箇中精品,我除了欣賞精緻的佛雕藝術之外,還端詳曠世的魏碑傑作,值回票價。

白居易晚年定居洛陽,常住在伊河東岸的香山寺,自號「香山居士」,死後就葬在寺旁。今我從石窟過河,得謁白居易之墓,一撫「唐少傅白公墓」之碑,遙想白公曾言「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十寺,觀遊之勝,香山首焉」,撫今追昔,不虛此行。

關林在洛陽南郊,據說裡面葬有關羽首級。台灣有許多人拜關公,這裡是關公信徒的必訪之地。我雖不拜關公,但抱著一顆文學歷史之心,懷著一個三國故事之夢,前來瞻仰朝聖。

我這趟神州壯遊要去的地方太多,在洛陽也是來去匆匆。離開前,想起了開封好還是洛陽好的問題。

憑心而論,汴、洛皆為古都,各擅其場,各有魅力,然而作為一名旅人,美食對我來講十分重要。洛陽沒有夜市,洛陽水席的湯湯水水也引不起我的食欲。開封的鼓樓夜市燈火通明,人聲鼎沸,美食眾多,讓我口水直流,無法抗拒。看來,開封的出租車司機說對了,開封接地氣,我是該多待一天的。

【作者曾泰元係台灣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台北林語堂故居執行長,本文原載 2015 年 8 月 8 日河南開封《汴梁晚報》,網頁連結 → http://www.kf.cn/blwb/html/2015-08/08/content_228256.htm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