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17, 2015

徐州行腳 遙思楚漢相爭

今天《旺報》刊登了我的【神州壯遊】系列之四──徐州行腳 遙思楚漢相爭〉,以下為見報全文:


徐州行腳 遙思楚漢相爭

我告別了淮安,繼續北行。神州壯遊的下一站,是徐州。

去之前,徐州給我的,都是些遙遠縹緲的印象。高中時有個同學祖籍徐州,名叫「漢昌」,那時只覺得這名字略帶豪氣,卻也沒多想。事隔多年才恍然大悟,徐州沛縣出了個漢高祖劉邦,漢因此而生,漢也由此而昌,好個漢昌。

自古兵家必爭之地

高中上中國地理,要背各條鐵路幹線,更要熟知這些鐵路幹線怎麼走,經過哪些省市。徐州,就位於隴海鐵路與津浦鐵路的交會點。歷史課裡,我們學到了徐蚌會戰,後來才知道大陸稱之為淮海戰役。徐州,自古以來的兵家必爭之地,這國共關鍵性的一戰之後,從此山河變色,大事底定。

到了大學,有人帶我去西門町旁的中華商場吃「徐州啥鍋」。這啥鍋賣的到底是啥?吃過才知道,原來啥鍋不是鍋,就是一碗雞湯燕麥粥。喝雞湯粥時還得搭配單餅饊子吃,頗有燒餅油條配豆漿之感。

從淮安搭大巴前往徐州,200 公里的距離,3 個小時的車程。徐州長途汽車總站就在火車站旁邊,我下了大巴出了站,看到火車站上的「徐州站」三個大字,心裡就隱隱納悶,隴海鐵路是東西向,津浦鐵路是南北向,鐵路又不比公路,這兩條鐵路如何在徐州站內做十字交叉?

漢劉邦狗肉成美食

無聊的存疑暫且放下,解決民生問題要緊。我到徐州已快傍晚,便就近在火車站商圈落腳。肚皮要顧,想到了徐州「啥鍋」,問旅館櫃台,竟一問三不知。難不成啥鍋掛羊頭賣狗肉、是台灣才有的假徐州菜?我滿腹狐疑,出了旅館大門,也不曉得東西南北,就沿著火車站正對面的淮海東路直走,碰碰運氣。

當局紀念這淮海戰役,淮海東路果真寬大熱鬧,卻好像永遠也走不到盡頭。久久看不到啥鍋,肚子餓了,只好隨便吃碗麵充數,啥鍋之事,就隨緣吧。

徐州是封建帝王之鄉,也是大陸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給了我這個擬古成癡的台灣人許多期待。隔天一早我先往遠處走,搭上長途汽車,朝北到一個小時車程的沛縣,打算去看看劉邦的故鄉。一上車卻意外發現,車內的椅套上全都是「漢劉邦狗肉」的廣告,目光想避卻無處可避。沛縣人喜歡吃狗肉,早有歷史可考,黿汁狗肉(「黿」音「元」,鱉的一種)更是沛縣的著名小吃。然而時代變遷,吃狗肉明顯與當今主流的時代氛圍格格不入,這項傳統舊俗,是不是也該重新檢視了?

沛縣留碑記大風歌

沛縣是劉邦發跡前擔任泗水亭長的地方,他的別稱「沛公」即源於此。「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講的就是鴻門宴上那個讓人驚心動魄的故事:項羽的亞父范增設局,要項莊當庭舞劍,明的是表演助興,暗的是伺機殺死劉邦。

現在沛縣讓我最感興趣的地方,就屬歌風台裡的「大風歌碑」了。根據《史記》所載,劉邦在平定天下後途經故鄉,宴請父老,酒酣之際,擊筑而歌,慷慨起舞,唱的就是自己即興創作的《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這塊大風歌碑就矗立於歌風台內,碑前豎立著劉邦的漢白玉石像,左手持劍右手舉杯,意氣風發不可一世。傳統上認為大風歌碑的原碑成於東漢,疑是大文學家蔡邕所書,以大篆雕刻,碑下三分之一亡軼。我看到這塊斑駁的石碑,真是久久不能自已,彷彿 2200 多年前的劉邦就在我面前引吭高歌……

傍晚之前我回到了徐州,立刻搭計程車前往市中心的戲馬台。傳說這戲馬台是當年西楚霸王項羽定都彭城(徐州古名),與愛妃虞姬飲酒作樂、看馬操練之處。偌大的戲馬台裡,只有我一個遊客,迎著夕陽,真心來憑弔他。四面楚歌,霸王別姬,烏江自刎。項羽啊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帝王故鄉樸拙恬靜

徐州因為劉邦之故,兩漢文化的積澱俯拾即是。隔天,我造訪了王陵漢墓,參觀了漢兵馬俑,欣賞了漢畫像石。然而比起西漢都城長安的磅礡華麗,這帝王故鄉的徐州,卻格外顯得樸拙恬靜。徐州位於蘇、魯、皖、豫四省通衢,匆匆一訪,就此別過。

(曾泰元/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