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ne 19, 2014

是謝師宴或畢業趴


台灣《蘋果日報》今天登了一篇我的投書,題為〈是謝師宴或畢業趴〉。文中所述的心情我每年都有,不知我是否該好好調整一下心態,別老跟自己過不去?我原來自訂的標題為〈是謝師宴還是畢業趴〉,編輯把「還是」改成「或」,讀來實在有點彆扭。

是謝師宴或畢業趴
曾泰元
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
   
業季又到了,謝師宴的種種問題再度浮上檯面,成為許多人關注的焦點。

日前畢業班的學生給了我一張邀請卡,希望我能參加本周末的謝師宴。一問之下,才知道這場五星級飯店的謝師宴所費不貲。由於報名的同學不如以往踴躍,還要均攤出席老師的餐費,所以一個人得出 1300 元左右,價格高得令人咋舌。

1300 元!花這個錢吃頓飯我都覺得心疼,更何況是還沒開始賺錢的社會新鮮人。

謝師宴的爭議不斷,除了花費過高引人詬病之外,另一個爭議的焦點,就是謝師宴的本質。

顧名思義,謝師宴的本質是感謝老師,可是近年來的發展,似乎已有本末倒置、反客為主之勢。

畢業班選擇地點時講究檔次排場,女同學費盡心思盛裝打扮,彷彿就像一場光鮮亮麗的大型社交宴會。遺憾的是,感謝老師的橋段卻經常付之闕如,讓許多準備好要去「被謝」的老師頗為感慨。

參加謝師宴的同學少則數十人,動輒上百人,雖有人真心謝師,但許多人好像都把謝師宴當成「畢業趴」,潛意識裡自己才是主角。

重在心意而非形式
多年前我參加了一場謝師宴,對老師而言可真是災難一場,讓我下定決心以後不再參加。當時我基於禮貌,答應了邀請,孰料到了會場之後,女同學忙著爭奇鬥豔,以時裝表演作為節目的主軸,會場秩序亂成一團,而我們就遭到冷落,無人搭理。

後來老師又被集中到一張大圓桌,同事之間彼此微妙的關係同學不知道,於是我們只能在尷尬的氣氛中低頭猛扒飯。除了侷促不安之外,我絲毫感受不到同學的尊重與謝意。

後來我得知,我的經驗並非偶發的個案,類似的情況到處都有,因此我這些年一直都婉拒參加謝師宴。

我擔心我去了,看到的是戴著冷漠面具的華麗學生。我擔心同學見到我,要麼裝作不認識,要麼尷尬地微笑。我擔心餘興節目受邀上台同樂,卻淪為尷尬的配角。我擔心同學忙著拍照給自己留下倩影,卻把我孤零零地晾在一旁,不知如何在看似歡樂的氣氛中自處。我擔心謝師宴不謝師,大家吃完飯就作鳥獸散。

謝師重在心意,不在形式。同學是真要謝師?還是要給自己辦個畢業趴,只是找老師過來點綴作陪?老師不去,還可以幫同學省點錢。同學,回過頭來想想謝師宴的本質吧!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