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30, 2013

包子的英文怎麼說?


今天的《中央日報》刊了一篇我寫的專文,題為〈包子的英文怎麼說?〉:

包子的英文怎麼說?

曾泰元(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

中國大陸國家主席、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週末輕車簡從,大秀親民作風,現身北京街頭的包子鋪,排隊點餐端盤子,與民眾閒話家常。習近平走進人群的平民作風,似乎讓人看到已故總統蔣經國先生昔日的身影。當年經國先生的足跡踏遍全台,吃小吃走基層體察民情,成了他獨樹一幟的領導風格。

姑且不論習近平此舉是否經過精心策劃,也不知道他是否受到蔣經國風格的啟發,他這次的微服出巡的確造成了轟動,引發了話題,瞬間在媒體、網路上散播開來。

群眾熱議的面向林林總總,食物本身也是焦點之一。包子似乎不再土,一夕之間爆紅,也成了部分網民口中「高端、大器、上檔次」的代名詞。「包子」的英文怎麼說,竟也成了許多人爭論不休的話題。

那麼,「包子」的英文到底是什麼?英語世界最大最權威的《牛津英語詞典》(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給了個標準答案:pao-tzu

這個答案或許讓絕大多數的人都深感詫異,不過《牛津英語詞典》的主詞條的確收錄了 pao-tzu。這個「包子」的拼法是依傳統的威妥瑪拼音轉寫,1927 年就已經正式見諸英文的文獻,在漢語拼音廣為大家接受之前,「包子」一直都拼成 pao-tzu。直到後來威妥瑪拼音江河日下,漢語拼音的 baozi 才逐漸在英文裡出現,牛津引用了一則 1997 年《西雅圖郵訊報》(Seattle Post-Intelligencer)的報導就是明證。

「包子」傳統上常翻成 steamed bun(蒸的小圓麵包),或是詳細一點的 steamed bun with stuffing(蒸的帶餡小圓麵包),然而這只是隔靴搔癢的解釋,而且過於籠統含糊,可用來指稱許多類似的食品,做法並不理想。

「包子」是文化特色詞,文化特色詞具有其文化的獨特性,極難在外語裡找到現成的對應,因此在翻成英文時,經常以音譯的型態出現。音譯詞不僅自然直覺,又能最大限度保留了原汁原味。

當然,初次見面不免陌生,音譯詞佐以簡短的解釋,定能幫助了解,促進溝通。準此,包子(pao-tzu baozi)可解釋為 steamed bun with stuffing(蒸的帶餡小圓麵包)。

我們的目標,就是讓英文裡多些來自中文的詞語,音譯為主,解釋為輔。用語音轉寫來翻譯文化特色詞時,許多人的反應總是竊笑驚訝,不以為然,甚至嗤之以鼻。大家或許有所不知,這種直接法是最常見的,放諸四海皆準,任何的語言都是如此。學問,不見得總是要拐彎抹角、故弄玄虛吧?

習近平在北京排隊買包子,說不定也能因網路、媒體的傳播討論,意外地普及包子的英文呢!我們拭目以待。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