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September 24, 2013

在上海 閱讀是一種生活方式


 今天,《旺報》刊登了一篇我的文章,題為〈在上海 閱讀是一種生活方式〉,講的是今年暑假我去逛上海書展的感想。

在上海 閱讀是一種生活方式

熱鬧的第十屆上海書展甫於史上最熱的 8 月落幕,我適逢人在上海,有機會躬逢其盛,親自見證了這場為期一周的文化饗宴。

之前聽說上海人喜歡閱讀,把閱讀當成一種生活方式,對此,我在書展中得到了充分的驗證。

內人是上海人,以前發現她喜歡買書借書,經常手不釋卷,沉醉其中,以為只是個別現象,是岳家都愛閱讀、耳濡目染之故。然而我在書展內外,舉目所見,豎耳所聞,才知道她的例子並不少見。我身處的,是一個中國典範的書香上海。

8 月的上海酷暑難耐,屢屢創下氣溫 40 度以上的歷史新高,卻絲毫沒有阻礙民眾前去淘書挖寶的熱情。才一大早,就陸續有許多市民頂著烈日扶老攜幼,到達位於市中心延安中路上的上海展覽館排隊買門票,彷彿這座城市的人都逐漸往書展會場移動。主辦單位十分貼心,在售票窗口搭起了數十米的長帳棚給民眾遮陽,並在帳棚下噴灑水霧降溫,讓排隊的民眾少受酷熱之苦。

書展上午 9 點開始,不過據說有限的車位 7 點半左右就差不多滿了,相關單位還積極協調,與附近的幾棟大樓商借了 600 多個車位,免費提供給開車逛書展的愛書人,卻還是無法緩解停車位不足的頭疼難題。

上海的常住人口有 2300 萬,相當於整個台灣,一小部分的居民前往書展,擁擠的人潮都可能讓人喘不過氣來。同屬長三角的蘇南浙北,文化水平高交通也方便,如果再加進來一起逛書展,那人潮可真是難以想像。

果不出其然,好不容易檢票進了書展會場,擠在洶湧的人群中只見萬頭鑽動,腳底下寸步難移,只能間歇性地隨著人潮緩緩前挪。各個參展的攤位都人滿為患,所有的講座現場也都座無虛席,這盛況這熱情,真是令人屏息讚嘆。我估計,大家花了人民幣 10 塊錢買票進來,想必更有一種多買折扣書多聽講座,以便值回票價的補償心理。然而愛書人到此,只是為了「撈本」這麼膚淺的理由嗎?

答案顯然不是,而且還有些倒因為果。我時而投入,做個積極的參與者,也跟其他讀者一起衝鋒陷陣;時而跳脫,成為冷靜的旁觀者,默默地觀察在此場館發生的一切。

我從許多人的神情舉止注意到,大多數的讀者都認真地找書,仔細地翻閱,透露出他們對書籍的熱情以及對閱讀的渴望。這裡通俗、軟性的書籍當然不少,但是深度、經典、學術的大部頭著作也多所有之,而且一樣吸引讀者駐足翻閱。硬性的讀物並非曲高和寡,在此總能找到懂書的知音。

愛書人的手裡逐漸有了斬獲。逛累了就努力找個容身之地,在人來人往的通道邊上席地而坐,幸運的還能搶到一張講座空檔的椅子坐下,等不及回家就先拿出袋子裡的戰利品,在嘈雜的人聲中心無旁騖地瀏覽,不分男女老少。

翻開上海的報紙雜誌,打開這裡的廣播電視,到處都有書展的深入報導與各種角度的評論。這讓我深深覺得,書展不只是上海的一塊重要的文化標誌,也代表著上海引以為傲的人文精神,更是流淌在上海體內的血液與氣息。

夜幕低垂,我擠上了回家的公車。一旁的父女顯然是剛逛完書展,貌似小學的女兒依偎在中年父親的身旁,從書展購物袋裡掏出《一本書讀懂唐朝》,藉著微弱的燈光在晃動的車廂中仔細地讀著。作為書展會場的上海展覽中心富麗堂皇,然而場內場外愛讀書的上海人更是魅力無限。

在上海,閱讀是一種生活方式。上海書展長在這樣肥沃的土壤裡,想必將來會有更多的張愛玲與王安憶冒出頭。

(曾泰元/東吳大學英文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