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ly 23, 2013

四訪盧溝橋

今天,《旺報》刊了一篇我的隨筆,題為〈四訪盧溝橋〉。本文改寫自〈七七紀念日,我在盧溝橋〉,為我七月初到北京、離京返台前再訪盧溝橋之作。盧溝橋去了這麼多次的人恐怕不多,在七七事變當日前往憑弔的人相信更少。


四訪盧溝橋

七七,盧溝橋事變紀念日,一個許多人不知道或已經淡忘的日子,我獨自前往北京郊區的宛平縣城,去憑弔八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起點──盧溝橋。

7 月初,我帶著東吳大學的學生到北京科技大學參加青年交流營。7 7 日,我趁著離京返台前的空檔,在這個歷史性的日子決定再去一趟盧溝橋,緬懷 76 年前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這段抗戰血淚史。

我第一次去盧溝橋是 1992 年的春末夏初。當年台灣剛開放赴大陸探親不久,我雖是本省人,沒有親人在大陸,但我趁著在美國攻讀博士的第一個暑假,就迫不及待地想要踏上這塊書本裡的神州一探究竟。

21 年前的那次我也到了盧溝橋,還記得那個熾熱的日子裡,橋上有個賣「冰棍兒」的大爺,懷裡兜著一個蓋著厚布的小木箱,一根冰棍兒只要人民幣 5 分錢。我邊吃邊逛,覺得好吃,回頭想要再買,就再怎麼也找不到人了,害我這份遺憾抱了好久。現在北京各大旅遊景點都有人在賣「老北京冰棍兒」,一根一塊錢,就是糖水加點香料、最簡單的清冰棒,價格貴了 20 倍,不過卻沒有 21 年前盧溝橋大爺賣的好吃。

後來我又去了兩次盧溝橋,有一次坐在永定河邊喝紅酒賞明月,另一次遇到大雨滂沱的午後雷陣雨。今年的七七是第 4 次,每次都有種見證歷史的滄桑感與些微的感動。

我到時已近正午,從窄小的城門走進去,裡面的主要馬路「城內街」有點雜亂,多是仿古建築,有些是荒廢的,有些尚未竣工,不過看來也就只有沿街的門面下了點功夫,彎進巷子裡,則又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破舊景象。

宛平城內的主要道路城內街不長,一下就走到底了。出了城西的威嚴門,映入眼簾的就是盧溝橋。正午時分,人煙稀少,我買了票進去,又看到了熟悉的景致。即使我給這座金朝古橋拍過那麼多次照,這回還是忍不住,又頻頻朝著為數眾多、大小皆具、型態各異的石獅子猛按快門。

印象中前 3 次來的時候,橋下的永定河都乾涸見底,想不到這次來,下面的河水居然浩瀚如長江。中國北方缺水,這回永定河浩浩湯湯,的確令人意外。

盧溝橋上的石獅子據說原有 627 個,現僅存 501 個,不過我沒空驗證確實的數量,只能數數橋面兩側石雕護欄上的大石獅。北側,也就是有乾隆御筆「盧溝曉月」石碑的那一側,有 141 隻大石獅,南側少一隻,有 140 隻,所以大石獅的總數是 281 隻。這些石獅或蹲或伏,或大撫小,或小抱大,有些年代久遠面目不清,有些年代稍近生動傳神,有些明顯是修復重裝的新品,不過也做得巧奪天工。

盧溝橋的北側有老火車緩緩駛過,西側的遠處還有高鐵呼嘯而過,南邊則是盧溝新橋與京石高速公路。一條有 800 多年歷史的古橋,就被這新時代的科技所包圍,而現在這些鐵路橋、公路橋,將來能有百年歷史嗎?

一個宛平城,一條盧溝橋,一部抗日史。七七紀念日,我在盧溝橋。

(曾泰元/東吳大學副教授)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