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ne 18, 2013

例外的一場謝師宴


今天《蘋果日報》刊登了一篇我的投書,題為〈例外的一場謝師宴〉,原稿 1140 字,被報社編輯略為刪減,見報版的總字數為 981 字,大標題為報社所下,小標題為報社所加。

我對謝師宴的領悟,每年都會在 6 月出現一次。日前東吳畢業生的邀約,讓我想把它整理整理,於是便綜合了這幾年的心情,投書給報社。以下的貼文為未經刪節的原稿,格友亦可點選上方的連結上網看報。

例外的一場謝師宴

又逢六月的畢業季,此刻各大學的畢業典禮正輪番舉行,謝師宴的大戲也在各處的高檔餐廳、星級飯店熱烈上演。

對我來說,謝師宴的食物不是重點,重點在心意,在感覺。

顧名思義,謝師宴的重點應該是感謝老師,可是近年來的發展,似乎反客為主,本末倒置,已經快變成女生爭奇鬥豔的場合了,讓身為老師的我頗為感慨。

參加謝師宴的同學少則數十人,動輒上百人,雖有少數人真心謝師,但人眾意殊,獨木難支。除了「負責」的同學之外,其他人好像都事不關己。

身為一名大學老師,我婉拒參加學生的謝師宴,也已經好幾年了。

我擔心我去了,會看到戴著冷漠面具的華麗學生。我擔心我到的是一個少數熱多數冷的場合,同學見到我要麼裝作不認識,要麼尷尬地微笑。我擔心餘興節目被邀上台唱歌玩遊戲,卻好像猴子一樣被耍。我擔心照相時同學忙著給自己留影,而我卻孤零零地被晾在一旁,沒人搭理。我擔心謝師宴不謝師,大家扒完了飯就各自作鳥獸散。

這是我早年參加多次謝師宴深刻的領悟,在最後一次不愉快的經驗後便築起了心防,從此對學生的謝師宴敬謝不敏。不過八年前的一場邀約,卻出現了迄今為止唯一的例外。

那次的謝師宴沒有豪華的裝潢,不是五星級的食物,有的卻是同學的真心和熱情。謝師宴前一、二個禮拜就有三個同學過來幫我錄影,希望我給大家講些勉勵的話,準備在當天晚宴上播放。那班同學任何人見到我,都熱心邀我參加,而不是事不關己地把責任推給班代一人。在同學持續的溫情攻勢下,我堅固的心防逐漸瓦解,只好甜蜜蜜地屈服答應。

那天的謝師活動,更是讓當老師的我們,覺得自己就像是好萊塢的世界級巨星。入口處一群接待同學扮成粉絲,看到老師一到就驚呼尖叫;走長長的紅地毯時,有同學身扮記者手持麥克風、錄影機,就像奧斯卡頒獎典禮的現場。進了會場,馬上就有同學遞上冰涼的雞尾酒,所有的同學都過來跟我們噓寒問暖,而不是把老師晾在一邊,尷尬地面對一個陌生的環境。

至於座位的安排,同學則是把老師打散,讓我們能與同學有多一點深入的接觸,同桌的同學也都能跟我們打成一片,愉快暢談。會場上有兩位主持人,對氣氛的控制、流程的進行,都處理得十分得宜,賓主盡歡。

用餐開始時同學禮讓老師先行夾菜,我們都坐定用餐之後才輪到同學,有部分同學為了準備節目,甚至遲遲沒有用餐。同學分批上台表演,分享謝師的心情,也用描述老師特徵的方式猜謎,在一片歡樂聲中請老師上台講話,在柔和的音樂聲中,氣氛無比地溫馨感人。

最後照相時,每個老師也都被當成巨星,粉絲搶著跟我們合照,無人遭到冷落。謝師宴結束,所有同學都在紅地毯兩側列隊歡送,讓我們突然感覺,自己好像變成了一國元首出國參訪。

事實上,謝師重在心意,不在形式。同學是真要謝師?還是要給自己辦同樂會,只是找老師過來點綴作陪?這場令我難忘、以師為尊的謝師宴,是否給了我們另一種思考?

曾泰元
作者為東吳大學英文系副教授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