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y 01, 2013

美國夢、中國夢…台灣的夢在哪


今天《中國時報》刊登了一篇我的投書文章,題為〈美國夢、中國夢…台灣的夢在哪〉。原文 1400 字左右,被編輯刪去 400 字,見報後只剩 1000 字。為了完整呈現我原來的思路,以下刊出的為拙文原稿。欲覽見報的刪節版,請點選上方連結,登陸中時電子報;或點選照片,放大後直接閱讀。

美國夢、中國夢…台灣的夢在哪

曾泰元

昨天中國時報的社論建議民進黨,將「台灣情」結合「中國夢」才是正道與王道,否則民進黨難有重新出發的機會。對此,筆者亦心有所感。

去年年底,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剛上任不久就提出了「中國夢」,並把這個中國夢定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今年三月,在大陸召開的「全國人大」會議的閉幕式上,習近平還九次提到了「中國夢」,此舉似乎要展現他未來十年施政的主軸,擘劃出一個有步驟有階段,讓所有人都嚮往的願景,藉此凝聚 13 億中國人民的心,讓大家都能齊心協力,為這個美好的目標而努力奮鬥。

習近平的「中國夢」讓人直接聯想到太平洋彼岸的「美國夢」(American dream)。「美國夢」是一種信念,其核心的主張在於:美國是一個希望與機會之地,只要肯努力肯奮鬥便能成功。美國因移民而強大,而無論是過去或現在,「美國夢」一直都是吸引世界各地人民移民美國的主要原因。多少人在自己的祖國默默無聞,甚至窮困潦倒,到美國都能闖出一片天,不僅豐衣足食,自由快樂,甚至還能在不同領域領先群倫,執世界之牛耳。

習近平首提中國夢已是近半年前的事了,習總九提中國夢的大陸全國人大,閉幕至今也已經一個月有餘。令人想不到的是,中國夢這個議題的迴響依然熱烈,網路、媒體仍不斷地從各個面向切入,努力闡釋,踴躍討論。有趣的是,就連「中國夢」的英文該怎麼翻,都是爭論的焦點之一。有人說中國夢的說法仿美國夢而來,美國夢是 American dream,中國夢自然依樣畫葫蘆,就該叫 Chinese dream。有人持反對意見,認為美國夢強調個人主義,中國夢多從國家層面出發,兩者有本質上的不同,故用 China dream 才比較接近實際。

這個語言上的歧見看似小題大作,無關緊要,然而有時一字之差,傳達的訊息卻可能南轅北轍,或產生不必要的誤會,或給有心人士見縫插針,借題發揮。事實上,根據我藉助權威語料庫所做的研究,Chinese dream China dream 都是中國夢,兩者都對,也都有知名的英文報刊媒體在用。然而 Chinese dream 比較偏向於「中國人的夢」,是一個中國人希望中國富強的夢;China dream 則不然,它是個「對中國的夢」,多半是外國人想到中國發展,在中國淘金致富、功成名就的夢。

整整半個世紀前的 1963 年,美國著名的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恩博士(Martin Luther King, Jr.)曾於華盛頓大遊行中,在林肯紀念堂前發表一場極為著名的演講,後人稱之為《我有一個夢想》(I Have a Dream)。他在演講裡不斷重複使用「我有一個夢想」(I have a dream)這句話,慷慨激昂地陳述他對美國黑人白人平等共存的願景,令人信服,讓人為之動容。

1998 年陳水扁競選連任台北市長失利,不過打選戰時所提出的「有夢最美,希望相隨」這句口號,卻像句深深感動世人的人生態度,至今仍讓人回味再三。

社會賢達、媒體公器近來經常批評時下年輕人只顧著追求小確幸,努力不足,過於安逸,心中既缺乏抱負也沒有夢想。下者胸無大志,固然令人感嘆,而上者只顧著炒短線,被輿論、立委牽著鼻子走,瞎忙一氣有如父子騎驢,又高明到哪裡去?

最近看了一部史詩般的大陸電視劇《大秦帝國》,講述的是戰國時期秦孝公啟用商鞅變法,秦國由弱轉強的故事。變法前的秦國積弱不振,秦孝公亟欲富國強兵,在商鞅鋼鐵般意志的帶領下,以嚴刑峻法展開了一系列影響深遠的根本改革。商鞅受到的阻力出奇地大,不過他卻能以「秦國夢」讓大家捐棄成見,緊緊凝聚了秦人的心,改革歷經 20 年終底於成,最後秦國才能逐步壯大,兼併六國而一統天下。

馬政府施政方向不明,沒有給人民清楚的願景,上下亂成一團,一些原本的優勢也被抵銷殆盡。秦國夢,中國夢,美國夢,我們的夢想在哪裡?我們的台灣夢又在哪裡?

(作者為東吳大學英文系副教授)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