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February 01, 2013

山寨,與山寨的英文

今天《中央日報》網路報刊登了一篇我的文章,題為〈山寨,與山寨的英文〉,格友可點選這個連結上《中央日報》瀏覽此文,也可直接閱讀以下的原文:

山寨,與山寨的英文

曾泰元(東吳大學英文系副教授)

近十年來,山寨現象鋪天蓋地,山寨產品、山寨文化活力旺盛。對於許多人來說,現在的「山寨」已經跳脫傳統的意涵,主要指的是一種對知名人事物的拙劣模仿或刻意改動、而又自成一格的行為。

「山寨」這個新義可能在 21 世紀初便已開始流行,其影響範圍也由最早的商品而逐漸擴展到其他的領域。事實上,以前類似的現象就叫「仿冒」,是個純粹的貶義詞,而如今這個新的說法給仿冒搽脂抹粉,改頭換面之後似乎多了幾分調侃與肯定的意味。

台灣民間的《新編國語日報辭典》出版於 2000 年,是本頗受肯定的現代中文詞典,不過從上個龍年走到這個龍年,歷時已逾 12 年而至今仍未修訂。它的「山寨」依舊停留在傳統,意思是 "在山中建立的可供多人駐守的房舍或工事"。

教育部網路上的《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給了兩個傳統的定義,並引經據典(在此略去),比較全面:"①山林中築設防守工事的山莊 ②綠林好漢在山中的營寨"。但即便網路更新及時迅速,「山寨」的新義依舊不見於教育部官方的《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大陸《現代漢語詞典》與《國語日報辭典》的性質與規模均頗為類似,不過《現代漢語詞典》由於有官方機構中國社科院的加持,經出版業龍頭商務印書館的背書,地位更是崇高。直至 2005 年的第 5 版,其所收錄的「山寨」仍是傳統的定義:"①在山林中設有防守的柵欄的地方 ②有寨子的山區村莊"。代表仿冒的「山寨」,則一直要到 2012 年《現代漢語詞典》第 6 版問世,增補了兩條新義,情況才有所改觀:"③仿造的;非正牌的:山寨貨 / 山寨手機 ④非主流的;民間性質的:山寨文化 / 山寨足球隊"。

詞典對詞語的紀錄永遠趕不上時代的變遷,此乃詞典的宿命。然兩相比較,海峽兩岸對於語文的重視程度,此輕彼重,一葉知秋。

至於「山寨」的英文為何?根據我的綜合推敲,幾個不同的字眼都可用來翻譯「山寨」,如 copycat(精心模仿的)、knockoff(拙劣的仿冒品)、lookalike(像名人的人)、parody(搞笑模仿的文藝作品)、bandit(土匪,因山寨土匪奪人財物據為己有)、shan zhai("山寨" 的音譯)。以下的例句援引自當今市面上數本權威的英英詞典:

copycat: a copycat version of a successful product [ 暢銷產品的山寨版 ]。準此,「山寨版」就是 copycat version。

knockoff: You can buy a nice knockoff watch from them. [ 你可以跟他們買隻不錯的山寨錶 ]。準此,「山寨包」或可翻成 knockoff handbag。

lookalike: starring youthful Redford lookalike Brad Pitt [ 由年輕的山寨版勞伯瑞福──布萊德彼特主演 ]。準此,「山寨版周杰倫」不妨譯為 Jay Chou lookalike。

parody: a parody of a horror film [ 山寨恐怖片 ]。準此,「山寨春晚」大可依樣畫葫蘆,翻成 parody of the CCTV New Year's Gala。

數年前美國的《時代雜誌》(Time)和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在報導大陸的山寨機時,曾經用過音譯(transliteration)的 shan zhai ji,也曾經依借譯(loan translation)之法,將之直譯為 bandit cell phone "土匪手機"。這兩種方法直接省力,採取的是種向中文靠攏、刻意偏離英文、圖顯文化特點的異化(foreignization)策略,這在翻譯文化特色詞時尤為常見。相對而言,copycat、knockoff、lookalike、parody 這四個選擇則相對保守,都是在既有的英文裡找對應,是種遷就英文、讓英語人士讀來通順自然的歸化(naturalization)策略。

異化或歸化究竟孰優孰劣?到底是圖顯特點重要還是通順自然重要?這個議題多年來在翻譯界一直爭論不休,沒有定論。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兩種策略有優有劣,並非一面倒地單方面獨大。答案,或許就在不偏不倚,有進有退,視情況而定,保持彈性的中庸之道吧!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