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anuary 19, 2013

熱情好客的新疆人

今天《旺報》登了一篇我多年前的新疆遊記,題為〈熱情好客的新疆人〉。這篇原是《語國一方》的貼文,我覺得寫得還不錯,正好《旺報》有個「兩岸徵文」的專欄,長期徵稿,便挖出來修改投稿。以下為拙文的全文:


那年秋天我客居南京,給新疆尉犁的朋友打電話。本只想問候,聊近況,卻意外地掉進一缸盛情的蜜糖裡。

她接到我的電話狂喜不已,急促地說著邀約的渴望之情。她說尉犁附近塔里木河沿岸的奇樹「胡楊木」葉子已經轉黃,漂亮之至,無可比擬,要我趕緊動身到新疆找她。

她還說要帶我去吃全新疆最好吃的開司巴郎烤全羊,看看維族村長沙吾爾的兒子寫信給胡錦濤、胡錦濤回了信、還因此上了大陸中央電視台的招牌欄目「焦點訪談」、從此聲名大噪的達西村……

盛情難卻動身前往

她的熱切之情讓我相當為難。我到南京大學訪問兩個月以來,在的時間少,不在的時間多,而且兩個星期後又要到重慶參加學術會議,緊接著還得前往澳門去開另一個研討會,如果在這個節骨眼跑去新疆,良心實在是有點過不去。我對她的好意表示由衷感謝,並向她細心解釋了我的顧慮,但朋友盛情依舊,掛電話時我只能承諾認真考慮。

才隔沒幾分鐘,她居然又打了電話過來,說行程已經大致規畫好,要我千萬不可以敷衍她,她和她先生都在熱烈盼望我的到訪。她緊接著又說,淒黃絕美的胡楊葉已經掉得差不多了,再不趕快抓緊季節的尾巴,就只能等隔年秋天了。我沒有辦法馬上答應,只能再次保證會認真考慮,盡快回電。

掛了電話,我冷靜了下來。拋下一切說走就走,這過於瘋狂,我做不來。但朋友真摯的盛情,以及我對胡楊奇樹的嚮往,讓我的內心開始有點動搖。隔天我上網查了航班,在考慮到機票的價格、朋友的工作、我發表論文的準備時間之後,便大膽地訂了接下來周末的航班。當晚電告朋友這個決定之後,她竟興奮了好幾天……

遠方來客見識豪氣

周五一早,南京大霧鋪天蓋地,能見度最差時幾乎伸手不見五指,老天保佑,航班沒有取消。

南京到烏魯木齊的航程將近 4000 公里,幾乎由東到西跨越了整個中國。飛機中途在西安停了半個小時,下午準時在烏魯木齊落地。朋友所在的尉犁位於南疆北部,首府烏魯木齊在北疆南部,中間隔了個天山山脈。

烏魯木齊本有飛往尉犁附近大城庫爾勒的班機,不過正值庫爾勒機場關閉整修,我只能從烏魯木齊北郊的地窩堡坐機場大巴、轉烏市公車到南郊客運站,再搭往庫爾勒的長途大巴。由於市區塞車,沒能趕上班車,只能坐下一班。470 多公里的路程,我們從坡緩的天山東脈穿山而過,經達托克遜、庫米什、和碩、焉耆而抵庫爾勒,到庫爾勒汽車站時都已經快半夜 12 點了。

朋友夫婦熱情地帶我去吃宵夜,我抬出不同的藉口一再推辭,直稱自己不餓,重視養生,他們竟以自己餓了為藉口讓我推辭不掉。一大碗的粉條丸子湯、幾根特大的烤羊肉串、一塊餅、一疊小菜,就這樣擺在我面前。新疆人好客,這就是我的見面禮。

餐畢,我們驅車前往庫爾勒南方 51 公里的小城尉犁,半夜進朋友家門,才讓我豁然開朗,原來他們住的不是木板房,也不是泥磚房,更不是少數民族的氈房,他們住的是一般鋼筋水泥的公寓樓房。看我原先的偏見有多嚴重!

周六。胡楊木,白楊樹,蘆葦,鹽沼,沙漠,塵土,烈日,碧空,繁星。烤全羊,烤肉串,大盤雞,手抓肉,啤酒,白酒,抓飯,瓜果,葡萄。我這個遠方的客人,再次體會了新疆大地的廣袤,新疆飲食的豪氣,以及新疆人民的熱情好客。

周日。上午跟朋友到她任教的小學參觀,聽她細訴在偏鄉工作的辛酸苦辣,陪她上菜市場買菜,午餐她花40分鐘就變出二葷二素的佳餚。下午陪她姪兒打乒乓、玩落葉、踢毽子、看集郵冊,接著去參觀朋友哥哥的棉花收購站,去學校跟她老公尬籃球,行程滿檔。

收穫滿滿心有愧疚

我和朋友相識已十餘年,跟她老公也很投緣,姪兒更是黏著我,大家都捨不得我離開,我又何嘗願意?短暫停留,終需別離時,朋友給我帶了一箱庫爾勒的香梨,連我外套的兩個大口袋都被她塞得鼓鼓的。最特別的是,她大費周折託人給我特別訂製了一個有維族特色、價值不斐的彩繪超級葫蘆王。我把這超級葫蘆王抱在懷裡,回程上受到了眾多路人旅客羨慕的眼神與好奇的詢問。

朋友幫我買了庫爾勒往烏魯木齊長途大巴的車票,我的背包裡還有她送我的上好葡萄乾與巴旦木。臨上車前,她還在車站給我買了6包新疆牛肉乾。怕我路上餓著了,又給我加了一條夾心餅乾。擔心我吃東西路上刷牙不方便,再往我口袋塞了一條口香糖。夫婦倆送我上車,看我坐下,車要開了,司機開始趕人了,才依依不捨地跟我揮手道別。

那幾天我為他們的熱情好客不斷地道謝,換來的卻是「你再說謝謝我就生氣了」。我最不喜歡麻煩別人,卻因朋友的熱情好客,而不知不覺地給人家添了許多天的麻煩。朋友的經濟並不寬裕,身體也一直在調養中,而我卻讓人家在物質與精神方面付出這麼多。

我這一趟新疆行,心靈、行囊都收穫滿滿。然而,我當初的決定究竟是對是錯?我真的迷惘了。

(曾泰元╱東吳大學副教授)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