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15, 2012

"童子雞" 是 "春雞" 嗎?


"童子雞" 的英文將不再是 chicken without sex "沒有性生活的雞" 了,"紅燒獅子頭" 也將不再是 red burned lion head "燒到紅色的獅頭" 了。根據大陸最新的英譯版本,"童子雞" 已正名為 spring chicken "春雞","紅燒獅子頭" 則譯為 braised pork ball in brown sauce "棕色醬汁燉豬肉丸"。

日前媒體報導,北京市當局剛剛出版了《美食譯苑——中文菜單英文譯法》,此書規模宏大,涵蓋了中國菜八大菜系的主要菜品,藉此正式發佈了 2158 道中餐飯菜的英文譯名,希望涉外餐館有所遵循,外籍人士點菜時能不再被中式英文搞得雲裡霧裡,啼笑皆非。此舉旨在主動出擊,規範亂象,為笑話百出、爭論不休的中菜英譯劃下休止符。

北京方面用心良苦,其努力值得高度肯定,然而這份 "欽定版" 的英譯菜單卻引發了廣泛的熱議。這份經專家小組審定的清單以讓人看得懂為指導原則,因此中文菜名背後的歷史、文化就難免會有所割捨。

"童子雞" 是供食用的小而嫩的雞,英文的 "春雞" 指的就是這種雞齡小、肉質嫩的食用雞,是個不錯的對應詞,而論者卻認為 "童子" 的文化意象沒有得到忠實的傳遞,欠缺了中華飲食文化的底蘊。"紅燒獅子頭" 的新譯固然一掃 "吃獅頭" 的不當聯想,但 "棕色醬汁燉豬肉丸" 的英文充其量只是解釋,平鋪直敘地交代了主原料和作法,卻犧牲了 "紅燒"、"獅子頭" 這樣鮮明獨特的意象,平板單調,神韻盡失,令人嘆息。

我研究中菜英譯數年,去年也曾經受經濟部商業司之邀,參與審查了台灣菜餚的英譯,深知這項工作吃力不討好。大家角度不同,立場不同,對語言的認知也有分歧。

餐飲業者或許認為行銷重要,取的英文菜名要有賣點,先求食客看得懂,再求不排斥,進而願意點,最後吃了不投訴。

翻譯學者多從語言文化的角度出發,有人傾向於採取 "異化" 的策略,堅持中餐就是中餐,有自己的文化脈絡,英譯應如實反映其差異。準此,"螞蟻上樹" 就是 ants on a tree "螞蟻在樹上","醉雞" 就是 drunken chicken "喝醉的雞","A菜" 就音譯為 A-choy,"燒餅油條" 就音譯為 shaobing youtiao。

也有翻譯學者傾向於採取 "歸化" 的策略,認為中餐的英譯要符合英文的措辭習慣,要盡可能地淡化英文讀者對中文的陌生感。是故,"童子雞" 就用英文既有的 spring chicken,"紅燒獅子頭" 就依英文菜單的習慣,解釋為 braised pork ball in brown sauce。

由於中菜英譯編審小組的成員來自四面八方,各有自己的見解和理念,最後公布的版本只是個妥協後的產品。北京如此,台灣也是一樣。

事實上,語言是個約定俗成的文化產物,其最終裁決者 (final arbiter) 不是國家也不是權威學者,而是使用語言的廣大人民。許多翻譯的問題也難有標準答案,我們只能盡人事而聽 "民聲",在語言民主的精神下,不強求一致,只提供建議參考,最佳的英譯或許就會逐漸浮現。

(本文以「童子雞」的英文不再是 chicken without sex 為題刊登於 2012 年 3 月 20 日的《中央日報》網路報)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