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16, 2010

再論 "花博" 的英文──主辦單位烏龍一場!?

2010 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自 11 月初開幕至今已經一個多月,參觀人數也風光突破了二百萬,各界好評紛至沓來。然而,隨處可見的 "花博" 英文 flora expo (或 flora exposition),卻可能問題重重,有重新商榷的必要。

"博覽會" 是 exposition (常以簡稱 expo 行之) 殆無疑義,問題就出在 flora 這個字眼上。第一個字母大寫的 Flora 在羅馬神話裡是 "花之女神" (後來也作女子名),與英文的 flower 都源自同一個拉丁文的字根 flor "花"。可是根據英美所有權威的英文詞典,落入凡間的 flora 已經喪失了 "花" 的含意;現在的 flora 多指 "植物群",在更為專業的場合,也有 "植物誌;菌叢" 之意。

所以,flora expo 到底是 "花卉博覽會" 還是 "植物博覽會"?

雖然英文的 flora 不是花,但是 flor 這個 "花" 的字根卻衍生出了幾個與花有關的常見字眼:floral 是 "花卉的;有花卉圖案的",florist 是 "花商;花店",floriculture是 "花卉栽培;花卉園藝",floret "小花",floriferous "開很多花的"。

我猜,當初把 "花博" 譯成英文的人應該是誤把馮京當馬凉,不明就裡地把表 "植物群" 的 flora 和表 "花" 的字根 flor 混為一談,望文生義,從而誤以為英文的 flora 還有 "花" 的意思,而後人卻蕭規曹隨,因循不查,以致一步錯,步步錯,錯到如今。

台北辦的是花卉 (floral) 博覽會,不是植物 (flora) 博覽會。一個字母之差,卻又讓我們看到陰魂不散的 "差不多先生",以及不夠謹慎、沒有求證、缺乏實事求是精神的馬虎文化。

4 comments:

Lin said...

不過,老師可能也想得太嚴重了一些。台北的花博並不是世界第一次舉辦植物博覽會吧! 可能在國外辦時就稱為flora expo ,博覽會裡展的主要是花卉,也有其他植物。但若是以『偏重原則』來看,翻成「花卉博覽會」應該也還算適當。若要精準到得稱為「植物博覽會」,那簡稱怎麼辦? 「植博」、「植物博」???那聽起來就沒那麼吸引人啦!!!

誠實豆沙包秘密客 said...

hi老師,好久不見!
對於您所說"把馮京當馬涼",也許不是台北方面的錯喔!
我查了一下AIPH(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orticultural Producers)的網站
(http://www.aiph.org/site/index_en.cfm?act=teksten.tonen&parent=4683&varpag=4936)
發現過往很多類似的展覽也是用Flora這個字呢!
例如2006/07泰國清邁的Royal Flora Ratchaphruek
2006義大利Genova的Euroflora
和2004日本浜松的Pacific Flora
還有2011即將在印度新德里舉辦的國際花博Flora Expo (http://www.floraexpo.com/)
都使用了Flora這個字呢!
雖然以辭源的角度來看,flora確實不是最佳的選擇
但追溯這些展覽的歷史,也許這次台北使用Flora並無不恰當之處

給您參考看看 :)

Liuchiu said...

到底是先有英文後有中文,是中文的翻譯出了狀況?
還是先有中文後有英文?
這似乎是要去考究看上一屆是在哪個國家辦的,那個原文到底是啥。
又如果是先有英文後有中文,那是台灣主辦方害怕翻成「植物博覽會」會沒人要去參觀有參觀人數的觀光人數等績效壓力考量..是這樣嗎?
難怪說台北的「花博」會出現菜瓜、九層塔、空心菜,和一般台灣人對「花」的感覺定義又不同了。有時候翻譯是乎不是單僅字面上的因素,可能是後面背後有許多考量吧?

Anonymous said...

可能像民法上的類推適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