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November 21, 2010

多籽果──石榴

小學時的三位導師都是江浙人,記憶中,他們都曾在課堂上提及故鄉的石榴。那時台灣似乎還沒有石榴,要想像,還真無從想像起。

及至稍長,讀到了 "風捲蒲萄帶,日照石榴裙",幻想著 "拜倒在石榴裙下" 的浪漫,石榴,彷彿就是朱紅的化身,是下凡的仙女。

在美國讀博時,第一次在超市看到了石榴,活脫像個肚臍前突長毛的大蘋果,外型十分逗趣。兒時的記憶突然就湧了上來,當然買回去一試究竟。剝開一看,天哪,裡頭的籽多得如銀河沙數,而且石榴別的不吃就吃籽,害得我從此對石榴敬謝不敏。

前幾天,太太從超市買了一個紅色的大石榴回來,說要跟我分著吃,我原先還是敬謝不敏,述明緣由之後被她四兩撥千金,只好硬著頭皮再嘗一次。石榴籽豔紅欲滴,像是一顆顆的寶石,但吃種皮吐內籽既費時又費勁,我擔心我吃完這半個恐怕要個把小時,後來突發奇想,大口將一團籽咬碎吞下,速度竟如秋風掃落葉,三兩下就清潔溜溜。

誰教石榴的英文是 pomegranate?pomegranate 的詞源義為 "多籽果",第一個成分 pome 與法文的 pomme 有關,都源自拉丁文 pomum (字根為 pom),原義為 fruit "果",後才轉為 apple "蘋果"。第二個成分 gran 與英文的 grain 同源,有 seed "籽" 之義。最後一個成分 ate 是個形容詞的後綴。因此 pomegranate 的原義其實就是 seedy fruit "多籽果"。

好一個多籽果!一個男人拳頭大的石榴,少說也有幾百個籽吧?

有趣的是,現為 "蘋果" 的 apple 古義為 "果",這個語言的活化石,還出現在一些常見的組合中,其中最知名的莫若 pineapple "鳳梨,菠蘿" 了。這個 pineapple 最早指的是 "松果" (現稱 pine cone),後來因為鳳梨的外型與松果多所相似,因而 pineapple 指涉的對象產生了轉移,語義也就隨之改變了。

釋迦 (sugar apple "甜果",因其高甜度的果肉)、蓮霧 (wax apple "蠟果",因其蠟質的果皮) 也都有 apple,它們可都與蘋果無關呢!

2 comments:

Unknown said...

Tseng Lao Shih,

「拜倒石榴裙下」典故

筆者游西安華清池,特地欣賞了相傳楊貴妃親手所栽之根深葉茂石榴樹。傳說楊貴妃非常喜愛石榴花。唐天寶年間,唐明皇投其所好,在華清池西繡嶺、王母祠等地廣泛栽種石榴,每當榴花競放之際,這位風流天子即設酒宴於“熾紅火熱”的石榴花叢中。

楊貴妃飲酒後,雙腮緋紅,唐明皇愛欣賞寵妃的嫵媚醉態,常將貴妃被酒染之粉頸紅雲與石榴花相比,誰紅得豔麗?因唐明皇過分寵愛楊貴妃,不理朝政,大臣們不敢指責皇上,則遷怒于楊貴妃,對她拒不使禮。

楊玉環無奈,依然愛賞榴花,愛吃石榴,特別愛穿繡滿石榴花的彩裙。一天唐明皇設宴召群臣共飲,並邀楊玉環獻舞助興。可貴妃端起酒杯送到明皇唇邊,向皇上耳語道:“這些臣子大多對臣妾側目而視,不使禮,不恭敬,我不願為他們獻舞。”唐明皇聞之,感到寵妃受了委屈,立即下令,所有文官武將,見了貴妃一律使禮,拒不跪拜者,以欺君之罪嚴懲。

眾臣無奈,凡見到楊玉環身著石榴裙走來,無不紛紛下跪使禮。於是“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典故流傳千年,至今成了崇拜女性的俗語。

Stanley

曾泰元 said...

Dear Stanley:

Thank you for this interesting anecd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