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20, 2008

林語堂故居巡禮








大概是因為我年紀尚輕,體力好復元快,禮拜五身體微恙,看醫生吃藥大睡幾覺之後,禮拜天上午九點醒來已覺神清氣爽。還好是週末健康鬧情緒,要是平日上課時,那影響可就大了。

在家慵懶了一個上午,吃完午飯後出門添購了些日用雜貨,買了普萊亞 (Murray Perahia) 鋼琴獨奏會的門票,便不自覺地轉向了青山綠水的外雙溪,投入了 Lectorium 的懷抱。進了我的一方天地,先打開冷氣祛祛這秋老虎的餘威,後扭開百葉窗讓明媚的日光透進屋內,再播放帕爾曼 (Itzhak Perlman) 演奏的巴哈無伴奏小提琴組曲 (partitas)。在我喜歡的夏康舞曲 (chaconne) 聲中,我幫兩株白秋蘭和兩盆小植物澆了水,發了電郵詢問五個月前投稿期刊的審查進度,確定給東吳圖書館薦購圖書的清單,給《語國一方》的邦交國名單新增了一個英語學習詞典的連結,打開課本筆記為下個禮拜的課預作準備……

備課才正要開始,突然覺得風和日暖秋光好,不應如此蹉跎這難得的光陰,於是便拎起寶貝相機 Panasonic Lumix DMC-FZ18,開車往陽明山走,在半山腰的林語堂故居停了下來,一個人在餐廳「有不為齋」悠閒地享用焦糖拿鐵和手工餅乾。我左一口餅乾右一啜咖啡,兩眼則是盯著從書報架上拿來的一本林語堂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我讀到了德國著名漢學家顧彬 (Wolfgang Kubin) 的一篇論文,說他 2005 年秋的某個禮拜天下午也來這「有不為齋」喝下午茶云云,突然間,我彷彿走進了時光隧道,跟他在此相會!這又讓我憶起了整整兩年前在東吳國際會議廳舉辦的那場林語堂國際研討會,那個典型日爾曼外表、言詞犀利的顧彬也在場。還有那個溫文儒雅、和善謙讓的瑞典皇家學院院士、諾貝爾文學獎評審馬悅然 (Göran Malmqvist),那個眉宇間一股傲氣、得理不饒人的普林斯頓大學中國思想史教授周質平,以及最後因觀點不同、周質平大斥馬悅然、主持人微笑想解圍卻又無能為力的那場尷尬的綜合座談。翻翻那本論文集,當時與會的情景又一一浮現,歷歷在目,我也才又想起我也曾為此國際研討會貢獻了一篇〈中英文大師=詞典編纂家?《林語堂當代漢英詞典》問題初探〉,算是給了這位大師在詞典學上一個具有縱深的評價吧!

眼看傍晚將至,我便踱步到屋外陽台賞夕陽。林語堂可真是懂得生活,白牆藍瓦的房子設計得充滿迷人的西班牙風情,抽根煙斗坐在陽台俯瞰台北盆地的落日餘暉悠閒自在。甚至他死後長眠與此,每天依然仰望夕陽,踞東望著他福建龍溪的家鄉,望著他心靈永遠的西方。

照片一:林語堂故居看板
照片二:故居一瞥
照片三:故居客廳。《當代漢英詞典》的手稿在窗邊矮櫃裡
照片四:墓園。藍天白雲,綠樹成蔭,林語堂安息在下方的圓柏懷抱中
照片五:故居的燈
照片六:暮色中的台北盆地。此為淡水河流經的盆地北緣
照片七:紅紅的太陽下山了。遠方枯枝下的觀音山夕照

3 comments:

Vera said...

文字和照片都让我好羡慕,真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在此喝咖啡看落日:)
昨天电视里刚好看到有介绍林语堂漳州家乡的风情, 闽南风光.

Anonymous said...

感觉很温馨,这样的生活真惬意呀。《海角七号》的确很感人呀,七封情书串起一段尘封的感情和正在发生着的爱情,赞。

Anonymous said...

太美了,那夕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