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October 28, 2007

寧式鱔糊與中國近代史──寧波見聞錄
















寧波,對生長在台灣的絕大多數人來說,似乎只是個遙遠的地理名詞,在浙江省,滬杭甬鐵路的南端。對喜歡吃江浙菜的人來說,可能還多了寧波炒年糕、寧式鱔糊這兩道菜。對生意人來說,寧波幫是浙商的代表,古時候有晉商、徽商,現在有浙商,都是令人欽佩的。

但也許很多人不知道,現在的寧波市下轄老蔣總統的故鄉──奉化溪口。我趁著這次的浙江行,到了寧波市區,也去了奉化溪口。寧波對於保存傳統不遺餘力,對於更新城市建設更是直追世界一流都會,看看別人飛快進步,我們自己卻原地踏步,不免令人心憂。

今天是星期天,溪口蔣介石故居的遊客滿坑滿谷,害得我也沒辦法好好看。也罷,反正我對政治人物也沒什麼興趣,到這裡純粹只是想驗證一下小時候課本提到的──武嶺、豐鎬房、玉泰鹽舖。看完了我才瞭解,老蔣的行館在全台各地都有,死後暫厝桃園大溪,這些地方都跟他溪口老家的大環境有著神似之處。據說,老蔣在溪口母親的墳旁給自己留了一個墓位,遺願是將來有那麼一天「反攻大陸」成功後入土故鄉,與祖先長相左右。那宋美齡呢?她為什麼 2003 年過世時卻選擇葬在紐約?
照片一:奉化往溪口的客運車票
照片二:溪口鎮遠眺
照片三:蔣介石的出生地及故居──豐鎬房
照片四:傳統的寧波──城隍廟天封塔
照片五:現代的寧波──天一廣場一瞥

3 comments:

liaowei said...

寧波式炒年糕我在國中同學家吃過,口感很特別。

另外想借老師的版面廣告一下我弄的兩個系上的萬聖節活動,老師如果覺得不妥就刪除吧:

萬聖節有獎徵答

萬聖節影展

Anonymous said...

啊,是寧波啊。

吳樹德老師還挺常提到他的故鄉呢,
原來久聞不如一「見」,
當然說的是「看看」老師拍的照片嚕。

仔細一看,
塔的頂端還蠻特別的,
每一層的造型結構相似,
對稱,
給人感覺就挺和諧靜謐的,
加上一輪明月,
四周的樹木陪襯,
讓塔的美在夜裡也能清晰易見,
讚!

不知道為什麼,
在大陸會讓人覺得猶如「置身山水畫」,
即使只是簡單的一個街景,岸邊景色等,
都有種獨特的美感呢!

希望他們進步的同時,
不忘保留原本的「美」。

老師該有嚐嚐寧波的美食吧?如何?
(烤年糕耶~~~)

Anonymous said...

記憶中的五口通商列著寧波名字
公車在要往南海路的前站有條寧波東西街
串通著附近杭州南路和金華街
形成台北地理上的江浙派系
從此間已被改名的紀念館
到晴天時遠眺可見的陽明山
它們紀念或命名的人都還是寧波同鄉甚至第一次到上海時興奮地吃著當地的美食時
姐姐對我說了 開土阜一百餘年
當地菜其實還多是那臨近遷徙來的寧波菜

不曾和當地人結緣 也沒到其地實際走訪過
以為只能憑藉於想像之中 這些原來存在於生活之中的事物 到底算不算偶然呢

"那天沒有廖太太 廖太太是湖南人 我們不會點菜" 《色,戒》裡那位牌桌上只聞其名不見其人的黑斗蓬 如果少了這個道地的人說上幾個食物的故事 再好的料理也是普通的一餐吧 甚至王佳芝演的闊太 表面若不夠文明 底子裡也沒存些文化 想必既打不進易太太的牌桌 也開不了易先生的房門

大家都喜歡有文化可偏偏待之像人一樣
有時喜歡 有時討厭古蹟拆了又建 蓋了又拆
典籍讀了又棄 刪了又考 於是文化在世間載浮載沉 命運的籤詩語焉不祥

別太自滿 也別過於怠慢
保持永遠欣賞的熱度做好自己的本分 就已不容易了 要那位吐痰的紹興船夫了解到
他自己就是風景的一部分就看個人的造化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