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October 04, 2006

漢語文化特色詞英譯的方向

本週一(10 月 2 日)我應邀到政大語言所演講,講題是「從《牛津英語詞典簡編》第五版看漢語文化特色詞英譯的方向」。由於演講公告廣發全台各校院相關系所,有些以前的學生、現在在外地念語言所的系友還來電郵說:「很抱歉無法前往,並祝演講成功」。東吳的同學很多人也都看到了公告,但想不到竟有人請了假,千里迢迢地跑來捧場,真是情義感人!

學術演講本是常態,大家相互交流、互通有無。某位東吳向隅的同學還希望我能夠把重點貼在「語國一方」,我想想也是,因為最近感性的文章是多了些,需要用知性來平衡一下。 以下就是濃縮、再濃縮、又濃縮的極精簡版:

跨文化溝通除了牽涉到語言間的不等構(anisomorphism)之外,還存在著因文化差異而反映於譯入語的詞彙空缺。這些文化特色詞由於在譯入語找不到對應詞,長久以來一直困擾著翻譯界。

鑒往知來。在處理較為具體的文化特色詞時,目前存在著一些常見的作法,以外來語的方式原汁原味直接進入譯入語為最常見、最重要的方式。在英語、漢語的互動上,漢語據此給英語貢獻了一些外來語,如 19 世紀的 taipan,上世紀末的 feng shui,乃至於本世紀初的 dong quai。不過或許是由於文化影響力的關係,這樣的英語詞彙並不多,因此譯者在中翻英之時,碰到文化特色詞還是得絞盡腦汁費盡思量。另一種常見的作法是在英語裡找一個等值性較高的現成字眼,以定語修飾(如 Mandarin、Chinese、Formosan),藉此全新的搭配創造出另一個語義空間,以容納漢語裡獨特的概念,如 Mandarin duck、Chinese cabbage、Formosan macaque。 文化特色詞的英譯,理想上是直接找出英語裡的漢語外來詞(《牛津英語詞典簡編》第五版 The Shorter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5th Ed. (2002) 所收錄的大約有 360 個,如「算盤」suan-pan、「圍棋」wei ch'i、「饅頭」mant'ou、「紅燒」red-cooking、「走狗」running dog 等),若無,就依拼音造詞(如「大陸妹」dalumei)、定語修飾(如「割包」Taiwanese hamburger)、借譯(如「龍鬚菜」dragon's whiskers),推介給英語。英語詞彙雖廣納百川,然對漢語的接受度或許有其極限,因此不妨將拼音造詞與定語修飾詞並列(「割包」guabao, or Taiwanese hamburger),或略加解釋(如「大陸妹」dalumei, a variety of Chinese garden lettuce),交由語言的市場機制定奪。自由競爭過一陣子之後,情勢總會逐漸明朗,如「當歸」的英譯,在 Chinese angelica 和 dong quai 擺蕩多時之後,現已由 dong quai 勝出。

王建民在紐約洋基隊發光發熱,舉世矚目,洛杉磯道奇隊的郭泓志亦大有可為,2008 年北京奧運也即將到來,世界上諸多關注的目光都將轉向此處,譯者理應把握此一難得良機,藉由媒體無遠弗屆的力量,大量豐富英語裡的漢語外來詞才是。

2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Great news! Everyone can upload their own comments. I can't wait to submit my first one. Thank you very for coming over to give us a talk. I am also surprised to read a condensed version of the talk in your blog. I think the handout you gave is very useful, especially for Flora, when she is writing a news article. Thanks again.

Anonymous said...

曾老师
我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词典学中心研一的学生沈盈盈,上星期刚听过你关于从韦氏三版文化词翻译的讲座。今天在查animorphism of languages 时,不小心上了你的blog,觉得很意外,所以给你留言下。愿你事事顺心!